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反映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然地理条件对于农业技术的革新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又名江东犁),较早的出现在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下游流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何(何即萧何。编者注)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表明,在汉代()

A买田置地是藏富传家的重要手段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勤俭节约是为官执政的行为准则

D土地兼并现象尚不普遍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