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共12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核心到边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
——根据(英)J.M.罗伯茨<全球史》绘制
材料二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
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个
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另一举措,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1947年
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
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
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从1947年起,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多次多边谈判,重要的有“狄
龙回合”、“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36.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中①、②与③、
④类国家(地区)之间的地位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成因。(10分)
37.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概括
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8分)
38.有研究者认为,尽管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有诸多弊端,但仍有明显的合理性。你是
否同意?说明理由。(7分)
正确答案
(1)关系:①、②类国家(地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③、④类国家(地区)处于从属、附庸地
位。(4分)
成因:近代以来,欧美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确立了在经济和政治上的
领先地位;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美地区卷入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亚、非、拉美地区则普遍科技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
(6分)
正确答案
(2)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二战后:主要通过协
商谈判。(4分)
特点:美国主导;制度化、体系化。(4分)
正确答案
(3)同意。理由: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当时主要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
是当时世界经济格局的反映;这一秩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其制度化、体系化的特点适
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这一体系之下,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国
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世界贸易增长。(7分)
不同意。这一体系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仍然是大国强权政治的
产物,美国等西方国家居于主导地位;这一体系忽视了广大新兴国家的利益,随着新兴国
家经济发展,这一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一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7分)(学生同意或反对均可,但只答“同意”(或反对)
不得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