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在自然界的循环
- 共116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验证氨气是否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任写一种).
(4)若有5.35g氯化铵参加反应,则产生的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如图所示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l)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
(2)装置B中盛放试剂是______.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稍后片刻,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______(填写反应现象);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已知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物质,在高温条件下可由CuO分解得到:4CuO═2Cu2O+O2↑,生成的Cu2O也能被NH3还原.当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g,反应后称重固体质量减少2.4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根据如下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时,A、C两装置均需加热,应先加热______装置,原因是______;
(2)D装置中应填充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F、G装置中的物质分别是______;
(4)反应前,将5.35gNH4Cl 与过量Ca(OH)2 充分混合,设完全反应,实验后,仍能缓缓从B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测得F瓶质量增加了1.8g,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______;
(5)该组同学又取等量的药品,以铂合金网做催化剂,中毒上述实验,测得F瓶质量增加了2.52g,则氨催化氧化的转化率为______;这说明了______.
某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以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思考:(1)其他气体在一定情况下能否像氨气一样也形成喷泉?(2)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像H2那样还原CuO呢?于是他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他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Ⅰ)制取氨气及喷泉现象的探究
(1)写出实验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
(3)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1)图1为化学教材中的喷泉实验装置.该生积极思考,只要满足烧瓶内压强与玻璃管水柱压强的和小于烧瓶外的压强就可以产生喷泉.于是他设计了图2和图3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2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
A.Cu和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MnO2与稀盐酸 D.Na2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3锥形瓶中加入易挥发物质(如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下列的物质足量,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后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生石灰 D.蔗糖
(2)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从“图1”或“图2”中选择)装置的原理相似.
(Ⅱ)该小组中某同学设计了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2)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略去).请回答:
(1)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B装置收集氨气时,请你选择氨气的进气口______(填“a”或“b”).
(3)B装置中烧瓶已收集满氨气,若使之形成喷泉,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若观察到装置B中的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则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均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填序号).
(5)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并且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这是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氨气和氯气在常温下可快速反应生成氮气:2NH3+3Cl2=N2+6HCl.该反应可用于检验化工生产中氯气是否泄漏.因为氯气有少量泄漏,用氨气检验时会有明显现象,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Cl2和NH3的体积比范围为______.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