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等中国灿烂的文化表演,让人耳目一新,中华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和赞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华文化的感受。(6分)

正确答案

①从开幕式营造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分)②从“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等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③从现场观众热烈欢呼和赞美声中,感受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分)

设问属于谈认识、理解类型的主观题。回答这类主观题往往需要结合材料,围绕认识的对象多角度回答。材料中提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及观众对灿烂中华文化表演的态度,因此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意义等角度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首义100周年。武汉市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首义精神,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同学们纷纷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大家深深感受到首义精神的伟大,并积极展开讨论。

甲同学:对于武昌首义精神,我认为它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创造的精神,同时继承了楚文化勤劳勇敢精神、中国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

乙同学:武昌首义虽是100年前的事情,但我们今天讨论武昌首义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它的现实意义,使辛亥革命和武昌首义的精神继续为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培育和弘扬首义精神的必要性。(8分)

(2)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发展先进文化?(10分)

正确答案

(1)①首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首义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2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首义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弘扬和培育首义精神尤为重要;(2分)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请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正确答案

必然性:①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的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分)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要求(2分)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重要性: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1分)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使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1分)

无解析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摘自《白杨礼赞》

(1)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赞美的“质朴、团结、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鼓舞着几代人,这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其道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现在请你拟出发言提纲。

正确答案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人民,迎难而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2)主题班会发言提纲应包括:①从理论角度分析,民族精神是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②从实践角度分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自强不息,提高自身素质。

第(1)问借茅盾写的“白杨精神”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地位、作用。第(2)问是开放性题目。本问应围绕主题,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分析说明,列出提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

(1)上述图片是如何展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8分)

(2)在新时期为什么仍要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12分)

正确答案

(20分)(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2分)图片中温总理亲临抗灾一线,解放军全力抢救受灾群众,全国各地纷纷支援灾区等体现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分)热血青年喊出“中国不败”的豪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2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和永远的精神火炬。(4分)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4分)

③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多难兴邦”。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特大地震,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灾难发生后,受灾地区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紧急预案,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等领导亲临抗灾第一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青海省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震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8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8分)

正确答案

(1)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8分)

(2)①在大灾面前,国人表现出直面各种风险和灾害,团结一致、同舟共济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肩负起兴亡之责,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的核心。

②抗震救灾中,中央的迅速反应、坚强领导,全民感同身受、奋力抗灾,体现了民族精神中团结统一的精神。

③抗震救灾中,面对重重困难,广大灾民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秀品格。

④面对灾难,广大灾民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努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体现了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精神。(8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材料一: 孝感以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2010年10月23日,第三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暨第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在孝感高中举行。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目标,坚持举办孝文化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孝感汉字书写节已成为孝感市民喜爱的文化盛会和艺术大餐,成为孝感创孝文化特色,树孝文化品牌,建孝文化名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材料二: 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揭晓:重庆因唱红打黑成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是:沧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风云。翻滚的川江波涛,诉说时代绵延。挥手之间,山城巨变。高峡平湖舒放胸怀,嘹亮红歌暖热千万心。面貌重振,效率提速。重重迷雾散尽。热辣之都,民生之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传承孝文化、打造孝感“孝道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重庆“扫黑唱红”弘扬了主旋律,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我们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依据。(12分)

正确答案

(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它对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要打造“孝道之都”,可借助“汉字”书写节等多种文化活动,传承中华孝文化。(3分)②必须继承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并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根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分)③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推动孝道文化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3分)④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3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3分)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重庆“唱红打黑”暖人心,面貌重振。(3分)

③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重庆“唱红打黑”舒放了开放胸怀,塑造城市形象,提高了幸福指数。(3分)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重庆“扫黑唱红”扫清了重重迷雾,坚定了改革发展的信心。(3分)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革命战争历史题材的小说、电影被改编成电视剧。而有的改编者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和原著表现的时代背景、社会本质,存在着误读原著等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为此,国家广电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成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问题进行了规范。

  结合文化创新的知识,你认为应怎样进行“红色经典”的改编?

正确答案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对传统的红色经典进行改编要坚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在红色经典的改编中,不能离开原著的核心精神和原著体现的时代背景、社会本质。

③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在红色经典的改编中要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注入时代的活力。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埃及时,参观了埃及国家博物馆,参观后说:“今天对埃及博物馆的访问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馆的馆藏表明,埃及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从这里面我们也感受到一点,就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借鉴,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既要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正确答案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因此,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