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共1154题
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
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材料一 2012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一,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上述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10分)
正确答案
(1)答案一:赞同。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起了重要作用。(6分)
答案二:不赞同。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反作用,忽视了经济、政治的作用。(6分)(上述两种答案均可)
(2)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3分)②从本质上说,这些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③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2分)④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分)
(1)试题分析: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的,就应该围绕民族精神的作用来回答。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如果认为这种观点是错的,就应该围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来阐述。既要看到经济决定文化,又要看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生要识记: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试题分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精神都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都是中华民族之魂。所以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考生要识记: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材料一:全球最大300家传媒企业统计
注:许多国家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8%,有的占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点有率则高达80%。
材料二: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方案,以求重振民族精神。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警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文化方面强大的优势,警示我们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紧迫性。
(2)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提高我国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决定》也指出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现象。
(1)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对我们个人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2)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的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 11分 )
正确答案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分)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分)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秋”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考生可以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角度再结合材料分析“中秋”申遗的原因,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秋”申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秋”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点评:该题考查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于其作用考查一定要区别开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8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订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4分)
(2)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分)
(3)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9分)
正确答案
(1)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培育民族精神。(4分)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分)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分)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分)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本题以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
(1)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培育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可以从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竞争。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 世界民族之林中。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因身份证”。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最基础来看,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往前走的动力。但是当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起作用的就不是物质利益,而是价值追求了,只能靠文化来产生。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 ,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7分)
正确答案
(共7分)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2分)
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3分)
③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1分)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强认同,扩大影响。(1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内容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角度进行分析,民族精神考生可以从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点评:考生做主观题的第一步是确定考试的范围和角度,该题的角度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第二步联系教材知识得出这一个角度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第三步对接材料选择符合题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本题这个角度内的知识点主要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民族精神等,难度适中。
材料一 2010年7月1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首映。沈浩忠于人民,忠于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在沈浩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更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这融合成了为民爱民、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沈浩精神”。
材料二 沈浩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万万不能缺少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沈浩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1)沈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4分)
(2)请你谈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理由。(8分)
正确答案
(1)沈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4分)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8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第一问考查沈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沈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二问: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考生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角度作答,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本题考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考生可以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的原因以及如何弘扬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记忆,本题属于教材知识的再现,要回答出来不难,需要学生加强记忆功能。本题难度一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体现中国工人阶级风貌的大庆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民族和人民展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请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