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 共1154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是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校高二(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
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举办一次展览,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
(1)假如你是这次展览活动的策划者,请你将展览活动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写出来。(至少三点)(6分)
(2)为开展这次活动,学校要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贴体现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和先进人物的画像,请你分别列举两个实例供老师参考。(4分)
(3)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另外两种形式,并谈谈你参加活动的感想。(4分)
正确答案
(1)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分)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际中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成果,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2分)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
(2)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②先进人物的画像有:雷锋、李素丽、袁隆平、杨利伟等。(4分)
(3)①本次活动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讲故事、制作专题网站、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来开展。(1分)②这次活动了解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正确对待外来的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分)(说的言之有理就给分)
略
2008年5月,一场突然降临的大地震,让数万生命被吞噬于瓦砾之下。当我们痛感灾难无情之时,也看到了一幅幅与死神争夺生命的充满英雄壮举的画面。在抗震救灾现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共产党人……英雄们的身影。他们是一个民族的旗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本色,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社会风尚,抗震救灾精神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⑴请说明抗震救灾精神主要体现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哪些方面?(6分)
⑵在当代中国,我们青年学生责无旁贷地必须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请说明我们在今天怎样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7分)
正确答案
(1)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6分)
(2)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2分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弘扬时代精神,投身社会实践。2分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1分
略
2009年9月是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12分)
正确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4分)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分)
(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6分)
略
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具有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为什么说闪烁着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
(2)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3)有人认为,上述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和精神的确是很高尚,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精神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习这种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请你简要评价这种观点。
正确答案
(1)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大批体现民族精神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杰出人物。②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它能够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闪烁若时代光辉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造就出一大批杰出人物。
(2)①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②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①题中所述观点能够认识到杰出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人格和精神是正确的,但否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则是错误的。②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克难奋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要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必须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所以杰出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是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是在我们的身边,学习他们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国人民的实际行动,是中华民族振兴大业的迫切需要。
第(l)问涉及两个知识点,一是中华民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二是中华民族精神造就杰出人物主要体现的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其中说明中华民族精神造就杰出人物是重点。第(2)问主要是指出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所体现的道理。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优秀的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第(3)问是要求评价题目所提供的观点。首先应对该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看是否正确或看其中包含了什么正确成分和错误成分。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最后应联系实际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这一问题。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就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2)①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拥有共同的思想准则。②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既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和生命力。
(3)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③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④发展先进文化要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共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建国60周年之际,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双百”人物代表着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价值理念,能够引导社会民众捍卫社会价值观和实践社会精神。
【材料二】在评比活动中,王进喜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建设者发扬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0分)
(2)以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年轻一代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6分)
(3)王进喜等先进人物的伟大人生启示我们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0分)
正确答案
(1)①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2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2分)
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要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不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3分)
(2)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或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的促进作用。(3分)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年轻一代的成长促进作用。(3分)
(3)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先进人物就是在对社会作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4分)
②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利益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分)
③在自我砥砺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3分)
第一问设问指向性明确,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第二问考查唯物论。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唯物论知识结合;第三问考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在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某校高二(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①举办一次展览,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
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请你将这次将要展览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写出来(至少三点)(3分),以及对这次活动的总体认识(5分)。
正确答案
①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2分)
略
材料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同时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历经了雨雪冰冻灾害、“3·14藏独打砸抢事件”、“汶川大地震”,使中国人经受了检验和洗礼。随着抗震救灾的胜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尤其是神舟七号顺利发射升空,进一步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彰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精神。
材料二:某班同学在网上浏览相关信息时发现了这样一首诗:
献给坚强的中国
当风雪阻断归路, 我们彼此取暖! 当主权面对挑战, 我们亮出利剑!
当圣火遭遇屈辱, 我们义无反顾! 当病毒吞噬生命, 我们用爱弥补!
当列车冲出轨道, 我们竭诚互助! 当震撼撕裂大地, 我们开山辟路!
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加油,同胞! 加油,中国!
同学们被诗中流露的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感动。
结合材料回答:
(1)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2)分析当前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
(1)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样就能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①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与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各国人民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西化。④必须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⑤我们应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肩负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再造中华文化之辉煌。
本题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与解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可从为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上海世博会是目前中学生热议的话题,请你就他们谈论的话题,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参与探究。
话题一:世博会是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文化。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形成浑厚依托之态。这一独具民族风格的永久性建筑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地标。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蕴含大量中国民族元素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二:本届世博会,最能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当数各国各地区展馆里展出的国宝级珍品。如法国著名雕塑《思想者》,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奥地利的茜茜公主画像,中国的针灸穴位铜人等等。它们象一个个 “形象大使”,向参观者“讲述”其代表的特色文化和文明,架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桥梁,共同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2)请你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三:透过上海世博会让人领略到各国文化的风采,感受到文化发展的紧迫性,同学们纷纷就如何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各抒己见。
(3)如果邀请你参与他们谈论的话题,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中国民族元素的设计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
(3)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的文化建设。③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④动员全体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⑤要抓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能答到3点就可)
2009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事件引起了网友的激烈讨论,网友“挑战天涯”发问:“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不值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表示:“这是一个英雄的壮举。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社会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③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新。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⑤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和谐文化。⑥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