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日本不顾中方交涉9月10日宣布“购岛”计划以来,中国政府发表官方声明,到划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从派出海监船开展维权巡航执法,到驳回日本方面无理抗议,从向各国驻华使节作专门通报,到向联合国提交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等等,无一不体现了尊重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态度。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非法行径,侵犯中国主权,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中国民众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多个城市地区同时游行示威,抗议日本政府“购岛”,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没有谁会怀疑祖国遭受欺侮时涌动的爱国激情,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们的愤懑与抗争。因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注定要被欺凌,一个永远韬光养晦的国家必然受气挨打。

——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让世界看到,和平崛起的中国,政府治理在进步,国民素质在提升。大时代需要大国民,日本右翼最惧怕中国国民的强大。理性爱国、奋力强国、精心治国,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14分)

正确答案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分)

(2)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我国公民自发利用业余时间,抗议日本损害我国主权的行为,体现了团结统一;(3分)中国政府有礼有节开展相关维权活动,体现了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爱好和平的民族;(3分)中国是一个具有血性的民族,从不惧怕任何强权和外来压力,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3分)我国人民把爱国、奋力强国、精心治国结合起来,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气质的反映。(3分)

试题分析:该题以我国政府及公民抗议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为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识记和理解。首先要准确、明确回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再结合材料对内涵内容进行逐一分析。材料和内涵要对应回答。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识记和理解。内涵按照课本内容直接回答即可,但对内涵的解释要和材料对应,并对材料内容进行概述总结。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都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就像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就像看到“嫦娥”二号飞向太空、“神八”飞天、“天宫一号”升空,就像看到我们申奥成功,看到奥运健儿披金挂银。

材料二 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派出大批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有一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如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形成热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13分)

(2)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13分)

正确答案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但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④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立志做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拥护祖国的统一,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第(1)问揭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第(2)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面对灾难,“舟曲挺住”的声音时常听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挺起不屈的脊梁”,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挺起不屈的脊梁”,我们怎样“挺起不屈的脊梁”。(15分)

正确答案

(1)“不屈的脊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挺起不屈的脊梁”就是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战胜困难,去争取胜利。(5分)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5分)

(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勇气。(5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考生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意义以及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点评:本考点是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考点之一,考生注意加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理解,包括其基本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难度适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12分)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大力促进电力节能减排。目前,我国电力发展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电网建设落后,电价改革滞后,节能减排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也是影响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必须坚持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加快电网建设,加强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减少电煤供需矛盾对电力运行的影响,推动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抑制电力需要的过快增长,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结合材料分析,电力行业的结构性调整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的?(12分)

正确答案

(1)(12分)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文明能够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团结统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

(2)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影响整体;部分之间相互影响,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必须重视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电力行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及内部结构的有序,有利于解决电力行业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国家整体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知识指向为文化生活。回答本题的关键要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体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增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及其包容性;另外,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所以还可以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加以分析。(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回答。电力系统改革关系到社会发展全局,是部分影响整体的表现;进行电力改革需要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是整体决定部分的表现。所以考生只要能识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7月20日,以“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范继英在致词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梦,是亿万青少年的梦。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是建设中国梦的栋梁。举办以“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就是通过读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增进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青少年憧憬中国梦、建设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12分)

正确答案

(1)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3分)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分)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分)

(4)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四有”公民,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分)

试题分析:该题围绕爱国主义,从为什么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答案:首先要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其他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弘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 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 杨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材料二:小善成就大爱,大义触动心灵。在我们揭阳无论是为救他人而牺牲的民警袁伟群、驴友林伟树和江军生,还是收养孤儿的紫峰寺师父释耀概等揭阳好人。他们都以实际行动企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我们无论来自哪个群体,都应充分发挥道德正能量,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添砖加瓦。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原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10分)

(2)中国精神指什么?中国精神对中国梦的实现起什么作用?用《文化生活》知识作答。(10分)

(3)结合材料二,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从公民个人角度谈谈怎样提升自身,贡献社会。(8分)

正确答案

(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②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分)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经过历史和现实检验的。(4分)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团结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3分)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梦。(3分)中国精神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将中国梦变成现实.(2分)

(3)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道德模范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自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 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改造主观世界。(2分)

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1)“措施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从设问角度看,一般指向比较明确,即是用“怎样做到”、“如何解决”“有什么启示”等进行设问的, 解题表述的逻辑顺序:“理论+措施”,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根据提问作出对应的回答。如上题问的是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原理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 ,答案就要从方法论意义上阐述,并且紧紧围绕 “ 如何 ” 这一问题。这样才做到紧扣题眼,不至于 “ 答非所问 ” 。

(2)此题以民警袁伟群、驴友林伟树和江军生等揭阳好人为出发点,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围绕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3)解题的第一步是审题,而审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审清设问,明确题目在问什么,要求答什么。文化生活的很多试题,在题目的设问作中就蕴藏着很多技巧,如果我们在解题过程中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对设问进行细细的剖析,充分挖掘其中的信息,往往能使我们找到解题的思维路径,收到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效果,从而顺利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中学围绕“经济建设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辩论赛。

正方观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反方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因此,我方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

你赞同哪方观点?并说出文化生活的理由。(13分)

正确答案

赞同正方观点(1分)(赞同反方观点判零分)

理由是:(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分)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分)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2分)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分)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辩论赛的形式考查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审读正方和反方的观点,结合课本知识很明显我们应支持正方观点。回答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可。

点评:本题是知识限定明确的主观题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准确提取基础知识;审设问明确问题指向和其他限定;解读材料信息将相关理论与材料信息对接确定恰当的理论依据;答案组织要充分体现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通过独特的企业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该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并说明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2分)

正确答案

爱国主义,自强不息。(2分)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丰富发展民族精神.(2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2分)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分)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2分)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第一小问: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其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考生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考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考生可以从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等角度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旗帜鲜明地维护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从文天祥到李大钊,从孙子到焦裕禄、雷锋……无数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他们胸有浩气,腹有人民;他们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他们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材料二: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联欢,堪称世界之最的方队表演,精彩绝伦。所有动作全靠4000多名官兵移动、蹲立、摇动来呈现,每名官兵要换9种道具和3套衣服,做动作多达上万次。有的手臂和脸部被道具划伤,膝盖被地面磨破,关节肿痛更是“流行病”,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人降低训练标准。为了熟记音乐节拍,许多战士将节拍写在道具、手臂上,训练时背,吃饭时背,睡觉躺在被窝里还在背,有的甚至连说梦话都在数着节拍……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什么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弘扬这种精神?(6分)

正确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分)

(2)①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要发挥这些理论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形成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分化、西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试题分析:第一问,根据对材料内容的阅读,回答材料共同体现的精神及其内涵。无数仁人志士秉承爱国爱民的胸怀和志趣,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按课本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怎样弘扬这种精神,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回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从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点评:文化生活中我们所学的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其内涵和怎样弘扬属课本内容的识记,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该部分内容即可全面回答。要求学生对课本基本原理要熟练掌握,不能掉以轻心,该题难度较小。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