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的权利
- 共1190题
《反垄断法》明令禁止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目前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环节是( )。
A.严格立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B.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C.严格司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D.严格法律监督,提高公众法制意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反垄断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首先,要清楚题目问的是要解决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这个问题,A项肯定是不能选的,已经有了《反垄断法》以后,关键的是行政机关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司法权不是政府的权利。严格法律监督,提高公众法制意识,在哲学上来说是外因,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说到底,要解决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这个问题,还是要严格依法行政。
甲药店在销售某药品时违反消费者意愿搭售其他商品,该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A.公平交易权
B.自主选择权
C.知悉真情权
D.获得赔偿权
E.安全保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996年6月,贾小姐和同伴去某大厦里面的超市购物。该超市的人口处写着:大型皮兜等不得带人,本超市保留对顾客进行检查的权利。当贾小姐走出收银台后,该超市两名保安将其截住,说刚才收银台检测机信号响了,因此需要检查贾小姐是否带了超市中的东西出来没有付钱。贾小姐感到很气愤,随保安人员来到商场的办公室里,并脱下外衣,打开手提包让保安检查,结果一无所获。贾小姐深感屈辱,要求商家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商家答复说:本店在人口处明确写着保留对顾客进行检查的权利,贾小姐既然已经进入超市购物,表明其已同意这一声明,因此在双方之间已达到了一项约定,商店不应承担责任,并且对贾小姐的检查是在商家办公室里进行;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不构成对贾小姐的侮辱。 本案超市门口所写的声明是否有效为什么( )。
A.该声明无效,因为其内容违法
B.该声明无效,因为它只是商家单方意思表示
C.该声明有效,它是商家向顾客发出的要约
D.该声明无效,因为它的内容侵犯了顾客的人格尊严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第14条规定的内容。
某电器销售公司甲与某电脑公司乙因货款纠纷而产生隔阂,甲不再经销乙的产品。当客户询问甲的营业人员是否有乙的电脑时,营业人员故意说:“乙的电脑质量不好,价格又贵,所以我们不再卖他们的产品。”下列有关该事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B.甲的行为属于诋毁乙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C.甲的行为因未通过宣传媒介诋毁乙的商业信誉,故不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D.甲侵犯了乙的荣誉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诋毁商誉行为
[解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构成诋毁商誉有三个要件:一是实施的主体是经营者,非经营者如新闻单位被利用或被唆使的,仅构成一般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二是经营者客观上实施了诋毁商誉的行为,使用户、消费者不明真相产生怀疑的心理,不敢或不再与经营者进行交易活动;三是诋毁行为是针对一个或多个经营者的。本题中诋毁商誉行为的三个构成要件全部具备,故B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当选。
某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罐明示的安全使用期为5年,某消费者从购买新罐之日起用至第4年时该罐发生泄漏并造成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消费者在火灾发生后3年提起诉讼,已超过诉讼时效
B.消费者在火灾发生后2年提起诉讼,虽未超过诉讼时效,但因超过了安全使用期,请求权丧失
C.消费者诉讼时效期间为自火灾发生后15年,因为请求权存续的期间为产品质量法规定的10年加上某厂承诺的5年安全使用期
D.消费者诉讼时效期间为自火灾发生后20年,因为民法通则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为20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火灾发生,当事人就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而该消费者在火灾发生后3年起诉,就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故A选项说法是正确的。而其他选项BCD则不符合该条规定,不正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