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B、R、I、C四个国家曾经被人们组合称为“金砖四国(BRIC)”。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下表是四国的有关情况。

材料三   I国总理早就提出“用电子革命把国家带入21世纪”。据报道,1997~2005年间,I国软件出口额从16.5亿美元猛增到236亿美元,预计还将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美国硅谷的企业中有大量的I国人担任高层管理人员。I国IT(信息技术)企业非常重视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生产模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B、R、I、C分别代表                                             (填国家的中文名)。 

(2)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是             

           

(3)分析B国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                                             

                                                                。(4分)

(4)R国与I国人均国民收入比较,      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5)I国软件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有              (多选)。(2分)

A.政府的大力支持                            B.全球对各种软件的急剧需求

C.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才                  D.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水平高

E.多优良港口

正确答案

(13分)

(1)巴西 俄罗斯 印度 中国

(2)温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长而且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3)①水热条件优势;②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③生物(或森林)资源丰富;④矿产资源丰富;⑤旅游资源丰富(五选四,每点1分,共4分)

(4)R(俄罗斯)

(5)A、B、C、D

试题分析:

第(1)题,B、R、I、C分别是四国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结合图中四国位置,不难填出四国中文名称。

第(2)题,R国为俄罗斯,回忆教材内容结合图中R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R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纬度位置偏高,该国冬季漫长而寒冷,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不稳定。

第(3)题,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位置、交通等地理区位优势和气候、土地、生物、矿产等陆地资源优势及海洋资源优势几方面分析。B国为巴西,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并有大量出口,现代工业发展迅速。回忆巴西的地理特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丰富;煤、铁、锰矿产丰富。结合以上三个层次的叙述,可回答本问题。

第(4)题,由表可知,R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534亿美元/1.4亿人≈1600美元/人,I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743亿美元/11亿人≈400美元/人。比较两国人均国民收入,R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第(5)题,软件业属高科技工业,与传统工业相比,高科技工业具有科技人员比例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快、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等特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宜人、科技力量雄厚,以航空、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为其优越区位条件。结合印度地理特征,可知E说法错误,选A、B、C、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考点,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影响经济发展、软件生产的区位因素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读“1978—2008年投资、劳动力及技术进步 对湖南工业增长的贡献”

材料二

湖南省略图

(1) 从材料一中可知:1978—1997年的20年间,对湖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_______ ,2001年以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是________。(4分)

(2) 湖南省资源丰富,列举有哪几类主要的自然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8分)

正确答案

(1)投资贡献 (2分) 技术贡献 (2分)

(2)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矿(或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能、土地资源等资源(答对四个即可得4分) 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引发酸雨危害;水污染;地面塌陷;资源枯竭等(任答四点得4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投资贡献占比例最高;技术贡献呈明显上升趋势。(2)考查湖南省的资源以及开发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湖南丰富的资源从图例可以读出,开发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从植被、大气、水文等方面考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5分)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

小题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分)

小题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小题3: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4分〉

小题4:研究发现,2005年至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4分)

小题5:近十年来,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2分〉

正确答案

小题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小题2: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小题3:区位条件: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4: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小题5: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任答一点即可)

小题1:认真看图可知,1995年至2009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小题2: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经度分布,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可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小题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形成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基础、人才、交通、环境和政策等。

小题4:此题,关键是理解文字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事实,同时注意关键词“分别说明”、“牵引关系”。

小题5:此题不难,考查学生对我国重点发展战略的了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为我国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重庆此时的风向为          风,图中虚线为           (冷或暖)锋的锋线,该天气系统到达长沙时,长沙将出现降水、                  等天气。

(2)近年来,由于在长江上游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使进入洞庭湖的泥沙减少;由于在湖区实施退耕还湖工程,使湖泊面积扩大,从而使得洞庭湖对长江径流的          功能得到了加强。

(3)河流对图中城市形成的作用有                    

(4)图中平原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正确答案

(1)(偏)西,冷,降温、大风

(2)调蓄

(3)供水,运输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市场广阔,交通便利(言之有理即得分)

考查区域的综合分析。(1)利用等压线分布,画图重庆的风向(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虚线表示低压槽,结合两边的气团运动,画图(锋面气旋)可得形成冷锋;(2)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调节河流径流量,故调蓄洪水;(3)河流的城市的功能:供水、运输。(4)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政策、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为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材料二 澳大利亚常年植棉面积50万公顷,平均一个农场400公顷(6000亩),是我国户均植棉面积的2000倍;澳大利亚棉花生产的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同一个品种,采用同一个生产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三 图1为“新疆棉花种植区域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农业区域分布图”

(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共同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针对该不利条件当地应提倡大力发展      农业。(3分)

(2)据材料总结澳大利亚的棉花种植具有                          的特点;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3分)

E.热量不足

(3)图2中A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与下表中的    (甲或乙)对应。对比于该国的棉花种植,该农业类型还具有                            等优点。(4分)

(4)请你为我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正确答案

共1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有灌溉水源;澳大利亚中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东部大分水岭有冰雪融水灌溉。

第(2)题,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热量条件差、交通条件较差、科技水平较低。

第(3)题,图2中A地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表中的甲地区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乙地区为种植业、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分布区。对比于该国的棉花种植,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还有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经济收入稳定等优点。

第(4)题,对于我国新疆棉花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的建议可从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加强研发,培育良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棉花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润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棉花生产的区位条件即可作答。另外本题还可比较新疆与澳大利亚两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下一知识点 :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区域的含义、特征及划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