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强电场
- 共1305题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底边BC长为2L,放置在竖直平面内,底边BC处在水平位置,斜边为光滑绝缘导轨,现在底边中点O处固定一个正电荷,一个质量为m、带负电的质点从A沿斜面滑到C,经过斜边上垂足D处时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方向沿斜面向下.则该质点滑到斜面底端C处时的动能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g-a
解析
解:1、根据动能定理研究该质点从D点滑到非常接近斜边底端C点的过程,有:
mgh+wDC=EKD-mv2.
因为D和C在同一等势面上,质点从D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即为:wDC=0.
所以有:mgLsin60°=EKD-mv2
得:EkC=
2、题中DO=CO,故在DC两点的电场力相等,设大小为F.
在D点,质点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电场力,对重力和电场力(设为F)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0°+Fcos30°=ma…①
在C点,质点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电场力,对重力和电场力(设为F)正交分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30°-Fcos30°=maC …②
由①②联立解得:ac=2gsin30°-a=g-a
故答案为:,g-a.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k0=2.0N/m,自然长度L0=
m的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着带正电的小球A和B,A,B的电荷量分别为qA=4.0×10-2C,qB=1.0×10-8C,B的质量m=0.18kg.A球固定在天花板下O点等高的光滑固定直杆的顶端,直杆长L=2
m,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直杆下端与一圆心在O点,半径R=2m,长度可忽略的小圆弧杆CO′D平滑对接,O′O为竖直线,O′的切线为水平方向,整个装置处于同一竖直面内.若小球A,B均可视为点电荷,且A,B与天花板、弹簧、杆均绝缘,重力加速度g=10m/s2,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则将B球从直杆顶端无初速度释放后,求:
(1)小球运动到杆的中点P时,静电力和重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小球运动到小圆弧杆的O点时,小球对杆的弹力大小(计算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正确答案
解:(1)在P点,B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N=1.8N,方向沿PA方向;
重力为G=mg=1.8N
合力为F=
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2.5°
(2)从B到O′,库仑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mg
解得v=
小球运动到小圆弧杆的O点时,做圆周运动,故
解得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杆的作用力为N
答:(1)小球运动到杆的中点P时,静电力和重力的合力的大小为N,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2.5°.
(2)小球运动到小圆弧杆的O点时,小球对杆的弹力大小为N
解析
解:(1)在P点,B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N=1.8N,方向沿PA方向;
重力为G=mg=1.8N
合力为F=
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2.5°
(2)从B到O′,库仑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mg
解得v=
小球运动到小圆弧杆的O点时,做圆周运动,故
解得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杆的作用力为N
答:(1)小球运动到杆的中点P时,静电力和重力的合力的大小为N,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2.5°.
(2)小球运动到小圆弧杆的O点时,小球对杆的弹力大小为N
(2015秋•安庆期中)如图1所示,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t=0时刻从A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从A运动到B,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t=2s时到达B点速度大小为10m/s.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大小为e.求:
(1)A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2)AB间的电势差UAB.
正确答案
解:(1)由图象知电子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5m/s2
由eE=ma
得:
场强沿BA方向
(2)从A到B由动能定理有:
得:
答:(1)A点的场强的大小为,方向向右;
(2)AB间的电势差为-
解析
解:(1)由图象知电子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5m/s2
由eE=ma
得:
场强沿BA方向
(2)从A到B由动能定理有:
得:
答:(1)A点的场强的大小为,方向向右;
(2)AB间的电势差为-
如图所示,在一个均强电场中有一四边形ABCD,其中M为AD的中点,N为BC的中点,一个电量为3×10-7C的带正电粒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AB=3.0×10-8J,将该粒子从D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WDC=5.0×10-8J,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公式WAB=qUAB得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
UAB==
V=0.1V,故A错误.
B、C、因为该电场是匀强电场,M点的电势等于A、D两点电势的平均值;N点的电势等于B、C两点电势的平均值,即:
φM=,φN=
;
所以:WMN=qUMN=q(φM-φN)=q(-
)=
q(φA-φB)+
q(φD-φC)=
WAB+
WDC=
×(3.0×10-8J+5.0×10-8J)=4.0×10-8J.故B正确,C错误;
D、由WAB=qUAB=qEd,若电场方向恰好沿AB方向,则d等于AB间的距离,d=1cm,则有:E==
=10V/m,若电场方向不沿AB方向,则d<1cm,得到E>10V/m,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一对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相距d=4cm,两板间电压U=32V,且上板电势高,现让下板接地(零电势).已知A点距下板为h1=3.5cm,B板距下板为h2=0.5cm,电子电荷量为e=1.6×10-19C试求:
(1)两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E;
(2)将一个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W;
(3)从A点移动到B点电子电势能的改变量△EP.
正确答案
解:(1)两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
E==
=800V/m
(2)将一个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W为:
W=-eE△h=-1.6×10-19×800×(0.035-0.005)=-3.84×10-18J
(3)电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
△EP=3.84×10-18J
答:(1)两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E为800V/m;
(2)将一个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W为-3.84×10-18J;
(3)电子电势能的改变量△EP为3.84×10-18J.
解析
解:(1)两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
E==
=800V/m
(2)将一个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W为:
W=-eE△h=-1.6×10-19×800×(0.035-0.005)=-3.84×10-18J
(3)电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
△EP=3.84×10-18J
答:(1)两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E为800V/m;
(2)将一个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W为-3.84×10-18J;
(3)电子电势能的改变量△EP为3.84×10-18J.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