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3.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说“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   )

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0 分

  35.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

  材料三

  2011年初,“十一五”.十二五”交替之际,农业部发布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告别了以人畜力作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摘自《加速中国农机化进程的强大推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七年纪》,《农民日报》2011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联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分析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

正确答案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

(3)政府重视“三农”问题,予以政策扶持;综合国力增强,农民购买力提升。劳动者素质逐渐提高;古代、近代劳动者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当代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古代主要使用人畜力;近代开始引进和使用农业机器;当代普遍使且农机具,广泛运用农业科技。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