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6 分

37.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元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荀子》)

(1)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通州,它们均与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州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减轻。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 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期间,任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的干预了各州的权利。1935年全国范围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利分配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 关键词表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1)思想:材料一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骑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2)原因:南通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3)解读: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3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限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

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

(4)示例

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筒车、税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

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力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力发电的代表之一。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洋务运动实业救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制致富强国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戎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洋务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5.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创办的钢铁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钢铁业觉醒的标志。在1908~1911年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的整体容量约为29万余吨,其中汉阳铁厂年均产量为12万吨(其中出口量约5万余吨)。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

A该铁厂创办于清末新政的大潮之中

B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三分之一

C改变了国内市场由列强主宰的格局

D以官办为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缩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从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的发展史实,因此D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在“清末新政”,汉阳铁厂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企业,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在“三分之一”,按材料信息可以判断从当时汉阳铁厂的产量已占当时的五分之二,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在“改变了”,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点

A项说法错在“清末新政”,汉阳铁厂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民用企业,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在“三分之一”,按材料信息可以判断从当时汉阳铁厂的产量已占当时的五分之二,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在“改变了”,与史实不符,可以排除。

知识点

洋务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18. 材料一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致情尽礼,质有其文,视春秋战国殆远胜之。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理争辩,持重而后发。此岂中国高谈阔论,虚骄以自张大时哉?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

——据郭嵩焘《使西纪程》(1877年)

材料二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

——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欧美诸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认识:欧美国家国力强大;相互竞争激烈,但重视规则、信义、礼理;以本末之道相辅而立国富强。

(2)原因:一方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另一方面,“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根深蒂固;君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角立争雄,创为万国公法,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国力强大;相互竞争激烈,但重视规则、信义、礼理;依据材料一中“轻重缓急,无足深论。而西洋立国,自有本末,诚得其道,则相辅以致富强,由此而保国千年可也。不得其道,其祸亦反是。”可以看出:以本末之道相辅而立国富强。

 (2)依据材料二中“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可以看出面对西方认识观点两极,壁垒鲜明,究其原因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转型时期,新旧碰撞,如何巩固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两种主张,而向西方学习也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而“天朝上国”的心态又使得顽固势力进行阻挠和批判。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

易错点

主要是对文言文的理解偏差导致不理解作者意思。

知识点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西学东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5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项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摘编自刘秀平;《迟滞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若无英国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来必有可能”。李约瑟之谜全新解释:专利制度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3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比较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

37.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背景:

①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竞争激烈;

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

③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

不同:

①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产生早,发展快;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引进晚,发展慢。

②西方近代专利制度以保护知识与技术产权为核心;而晚清中国专利制度以保护企业垄断经营权为主。

③  西方各国都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而晚清中国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背景”结合材料信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不同”:“这部专利法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结合两则材料对比回答。

考查方向

近代中外经济制度:专利制度

解题思路

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回答“背景”;通过材料之间对比按要点归纳回答“不同”

易错点

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回答。

教师点评

充分发掘材料信息是关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西方近代专利制度推动了发明创造与技术革新,促进了欧美工业革命的发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

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集中资本、防止国内过度竞争与外商排挤、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能力。有关“影响”的信息:“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商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

考查方向

近代中外经济制度:专利制度

解题思路

提取材料有关“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全面回答。

易错点

回答不全面。

教师点评

结合材料,准确回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0.以下为1893-1930年出口原料按经济类别分类比重(百分比),从表中可以看出

A传统工矿业不断萎缩

B近代工矿业基础薄弱

C中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

D世界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原料出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机采矿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但远远低于农产品,这表明中国近代工矿业基础薄弱,B项说法正确;1903-1930年手工矿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增加,表明这一时期传统手工业有所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原料出口比重,并非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故C项错误;1930年出口原料按经济类别分类比重高于其他阶段,表明经济危机并未严重影响中国原料出口,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为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分析图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仔细分析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易错点

C项说法迷惑性较大。

知识点

自然经济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 图二

39.比较图一、图二,请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示例一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化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尤其通商口岸地区为最;新中国工业布局扩展至内地,尤其东北为最。(2分)

说明:近代中国沿海沿江最先受到外来侵略,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早且程度较深。新中国统一全国,计划经济,注重整体工业布局。(从国内外形势分析亦可)(4分)

示例二

信息:洋务运动工业基础薄弱,尤其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优先集中发展重工业。(2分)

说明:近代中国工业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平衡。新中国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在苏联帮助下大力发展重工业。(4分)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阐释历史能力。先结合图表的图例、内容提取时空信息:图一为洋务企业名称、分布情况;图二为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情况。结合自己掌握知识情况选择答题方向。注意时空上的比较。

考查方向

近现代工业化:洋务运动、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解题思路

先从图片材料提取时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易错点

信息提取不准;说明缺乏史实。

教师点评

开放性试题,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取有利自己回答的角度作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6.“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A迫切的救亡心情

B科学的强国主张

C理性的皇权意识

D盲目的媚外心理

正确答案

A

解析

  “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可知体现的是康有为迫切要求变法图强的心理和主张,故A项正确;

  材料中的主张虽体现康有为救国之心,但用三年即可使中国富强,并不符合实际,不是科学的主张,故B项错误;

  材料只体现出要求改变君主专制,但没有涉及如何行使皇权的内容,故C项错误;

  盲目的媚外心理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知识点

洋务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45 分

4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4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性喜冷凉,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高产并富有热量,等同同样种植面积的水稻或玉米的3-4倍,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材料二  马铃薯在欧洲有“第二块面包”之称,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爱尔兰是欧洲最早引入和广泛种植的地区之一,当时的爱尔兰人每年有10个月靠马铃薯和牛奶过活。图1为爱尔兰位置示意图。然而,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田遭受枯萎病的侵袭,造成连续几年的空前大饥荒。导致马铃薯腐烂的霜霉病来源于一种真菌,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育,靠风或水携带自己的孢子来繁殖。

材料三  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营养丰富,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图2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爱尔兰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条件。

(2)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大饥荒产生的地理原因。

(3)请以西南山区为例,谈谈在该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的依据。

44.【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训政伊始,蒋介石面临的财政局势异常严峻,中央政府入不敷出,金融货币混乱至极,用“百孔千疮”来形容也毫不过分。为了眼前维系住一个政权的需要,南京政府对上海工商界的粗暴搜刮(14个月筹款一亿),激起了上海资产阶级的严重不满。但如果不采用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南京政权眼下就维持不住。对此,蒋介石别无选择。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国民政府采取了几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平心而论,南京政府的财政措施是极为成功的。这几项举措主要是:关税自主,裁撤厘金,发行公债,改组银行,币制改革。

  材料二   关税自主有着财政和外交两方面的意义。国民政府实现关税自主的动力,主要出自财政考虑。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年代里,关税收入要占全部税收的半数以上,因此,征得关税自主权,不仅是一个外交上的面子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民政府生死存亡的实质问题。币制改革可以说是国民政府最成功的措施。南京政府成立之初,市面流行的货币主要是银元,而且种类繁多,还有各发币银行形形色色的纸币。但在商业往来和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单位仍然是银两。1933年6月,南京政府在上海首先试行“废两改元”,4月起在全国推行,统一了货币,实行银本位制。币制改革使南京政府的腰干硬了以来。于是,原来发行的本来就还不起公债,开始被政府以强硬手段赖帐。1936年,南京政府发行了14.6亿元的“统一公债”,把原来的各种旧公债统统换成新公债,使旧债彻底了结。

  材料三  币制改革后,物价上扬,货币供应增加,民众购买力上升,银行利率普遍下降,储蓄增加,用于工商业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外汇率的稳定也促进了外贸,出口额迅速增加 ,外贸赤字迅速缩小,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势头。但是,国民政府的财政措施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它在财政改革、特别是在发行公债中获得的利益,所形成的官僚资本,作为一种后起国家的资本积累方式,没有充分运用到现代化建设中去,而主要用于政府的非建设性消耗。第二,它的财政改革,始终没有解决农村问题,在严格意义上讲,国民政府的财政是一种中央财政、城市财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财政。国民政府的财政,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三大税,在 1936年,三大税占财政总收入的64.6%。这三大税都是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而农业方面的土地税,则在1928年正式划归给各省管理。“然而它意味着,为了换取各省软弱无力的政治支持,中央政府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这样,也就放弃了对不公平的土地税制进行彻底改革的任何努力。”(《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第117页)这一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它失去了农业性积累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它无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在国民政府的这一遗产上面,任何一个接替者,都会面临着一个失去了农业现代化有效契机、又极难“补课”的困境。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财政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的财政改革。

正确答案

42.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立法权,在法律的制定上,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保障和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中国共产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领导立法,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其职能,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对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④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3.(1)爱尔兰纬度高,气温低(地温低),不适宜谷物作物的生长;或纬度高,气温低(地温低),马铃薯性喜冷凉;土壤贫瘠,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马铃薯单产高,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气候冷湿,马铃薯热量足(富有热量)。

(2)自然:多雨的气候,真菌容易繁殖;借助西风、洋流,疾病更容易扩散;

社会:(粮食品种单一)种植结构单一,抵御灾害的能力偏弱;人口增长,粮食供给不足;农业技术条件水平低下。

(3)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西南山区自然条件适合马铃薯种植;可以解决落后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马铃薯主产区,产量大,原料充足;发展加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有助于增加土地效益,脱贫致富。

44.

(1)中央政府入不敷出,金融货币十分混乱;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强行的搜刮引起了上海资产阶级的严重不满。

(2)这次币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巩固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产生了很多的消极作用,这些消极性表现在:第一,改革后所形成的官僚资本,作为一种后起国家的资本积累方式,没有充分运用到现代化 建设中去,而主要用于政府的非建设性消耗。第二,它的财政改革,始终没有解决农村问题,造成后来农业发展的困难;尽管这次改革有这些消极影响,但其积极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币制改革后社会购买力的上升,银行利率普遍下降,储蓄增加,用于工商业的投资大幅度增加,外汇率的稳定也促进了外贸,出口额迅速增加,外贸赤字迅速缩小,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势头。

解析


知识点

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发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4.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而戊戌变法更是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下面没有完成超越的是:()

A提出“兴西学、兴民权”等口号

B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

C发展近代工业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下一知识点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