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是澳大利亚局部区域的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图,图乙是该区域农牧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甲中墨累—达令河径流量特征及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乙的A区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除了地形、气候、河流因素外,还有哪些区位因素促进了该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以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日本沿海相继发生地震,引发了很多网友猜疑,提出两次地震有没有关联的疑问。根据你掌握的地震知识,说明这两次地震是否有关联,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于年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在300~500mm之间,干支流水量不大(少);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雨季河流水暴涨,干季支流断流。

(2)特点:水库主要分布在河流支流的上游,数量多。作用:水库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或季节分配);为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或草地提供灌溉水源;改善了墨累—达令河的水质;(答发电效益也可)。

(3)A区属于现代混合农业,牧草优良,墨累达令盆地有丰富的地下水为牲畜提供饮用水;适应市场能力强,保证稳定的经济收益;附近工业发达的城市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农药等;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修建的东水西调工程促进其农业的发展。

(4)两次地震没有必然的联系;新西兰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起的;日本地震是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引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_____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___条断层,B处地形形成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____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_______。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____处。(填字母)

(4)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___________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两个;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实,不容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2)消亡;海沟

(3)D

(4)亚欧;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5)甲;甲处更安全(或者受地下水的影响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图2是图1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__________边界。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_____(只填代号),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花岗岩和石灰岩B、玄武岩和大理岩 C、喷出岩和沉积岩D、花岗岩和大理岩

(3)②⑥两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代号)。

         A、有色金属B、石油C、金刚石D、大理岩

(4)结合材料二和图2,判断图1中①处至少发生过_______次地震(只填代号)。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

(1)亚欧;非洲;消亡;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D;②处为岩浆侵入地壳凝固,是侵入岩;④处为石灰岩接近岩浆受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为大理岩

(3)A;B

(4)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A、B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边界;C、D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边界。

(3)E处的高大山脉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

(4)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的________作用形成的。

(5)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

(6)红海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碰撞或张裂)形成的。

正确答案

(1)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消亡;生长

(3)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

(4)张裂

(5)南极洲

(6)非洲;印度洋;张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南或北) 半球,A 地盛行风向是                  风。

(2)图中B 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E 地所属自然带的名称是            带,B →C →D →E 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以            为基础。

(3)①洋流按性质分属于                    ,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                  作用。

(4)图中②海域名称是                  海,该海域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

(5)当A 盛行图示风向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正确答案

(1)热;北;西南

(2)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由赤道向两极;热量

(3)寒流;降温减湿

(4)红海;印度洋;非洲

(5)A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界面;②__________界面;③曲线代表____________;④曲线代表_________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3)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莫霍;古登堡;纵波;横波

(2)外核;地幔;地壳

(3)地壳;上地幔顶部

(4)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__________________为气候,B处为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2)该季节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迅速南下时形成的。

(3)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B、C两地区地壳活动共同点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两地降水量较多的是哪里?分析该地降水量较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湿润(亚热带季风);热带沙漠

(2)寒潮;冬季风(冷锋)

(3)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均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4)D,地处中纬,常年受西风影响;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材料二:2011年3月16日2:00(世界标准时间),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

(1)图中气候分界线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地降水季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海域附近是世界重要渔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专家认为,3月16日我国不会受到核泄漏的严重危害,试根据材料二从大气和海水运动角度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甲多冬雨,乙多夏雨;  原因:冬季,东亚区盛行西北风,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乙地;夏季,该区盛行东南季风,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甲地;

(2)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

(3)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4)该日福岛附近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受到洋流(日本暖流)影响,海洋水体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印度洋局部地区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_季。

(2)图中① ②分别处于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

(3)图中③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4)若不考虑地形①②③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

(2)非洲;印度洋

(3)热带气候季风

(4)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加勒比海岛国海地于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震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这次地震受灾人数达300万,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板块消亡边界多地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板块挤压;岩层变形破裂。

(2)震级高,震源浅,震中距离城市近(或人口密集,或抗灾能力差)。

下一知识点 : 河流地貌的发育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山地的形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