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

(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①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②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 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共同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请写出其中的三例。(3分)

2)、中国哪一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1972年,中国又同亚洲和美洲的哪两个发达国家改善关系?(2分)写出这两国来华访问的领导人。(2分)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1分)

4)、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贯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1分)

正确答案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参加万隆会议;(3分)

(2)1971年;(1分)日本和美国;(2分)田中角荣和尼克松(2分)

(3)中美关系的缓和;(1分)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分)

试题分析:(1)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可以直接回答;(2)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分别和美国和日本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尼克松和田中角荣成功访问中国;(3)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此后中国出现了与其他国家建交的热潮;(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外交方面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点评:建国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的考查是高考中的热频考点,具体涉及到以下三次重要行动,①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③1955年参加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这三次会议是中国建国初的成功外交,对中国外交事业有深远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    

(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正确答案

(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之间的友好合作。(2分)

(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

(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4)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2分)(任意写到两例即可)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实施的目的,关键信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即可。

(2)关键信息: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二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由对敌对到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变化。结合时间信息,50年代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应是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影响须按照问题的要求从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方面回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际形势紧张、全面冷战局势下,故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应从世界和平与多极化趋势两个角度阐述。

(4)本问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结合所学知识,符合题时间界定,史实正确即可,如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人说:中国在新时期外交关系上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可中国却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这是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结盟政策指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与中国现有的国力,奉行双赢的政策,在既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又适当照顾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在互利合作基础之上,中国领导创立了一些区域性组织。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发展到十六大总结的“共同发展”这一全新概念。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要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和“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国要与各国“共同协商”世界事务,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含义。1984年5月,邓小平把中国对外政策概括成独立自主外交,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它是“真正的不结盟”,具体体现为“四不一全”:即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其核心是不结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由日本民族主义情绪催生的少数极端分子所形成的右翼势力,在国内财阀的支持下,不仅极力否认侵略战争,而且一遇时机就企图为日本过去的侵略罪行翻案,如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篡改历史修改教科书事件。试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就中日关系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

原因:“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对日本处理不彻底,法西斯势力没有得到肃清;日本政府没有认真反省过去的侵略战争,对右翼势力的活动默许和纵容。日本经济不景气,党派斗争激烈,客观上为右翼势力的活动提供了土壤。

看法:中日关系问题关系到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要尊重历史,向前看。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材料,从政治与历史角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实际上是结合二战后时日本的处置和日本当前的经济、政治状况进行分析;第二问应从宏观角度具体说明中国关系对两国和世界的影响以及坚持的基本原则。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