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共227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深化传统友谊,加强友好合作,中非双方共同商定将于11 月3 日至5 日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次部长会议。其间还将举行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和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召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非关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峰会的主题确定为“友谊、和平、合作、发展。”会议将发表政治宣言和在社会经济领域开展合作的行动计划。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中非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 周年。50 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已成为全天候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非高层互访达800 多起,迄今,中国已同48 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中国领导人同非洲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握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举例说明50 多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重大事件。
(3)根据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加强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1955年万隆会议
(2)1971年,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拒绝将所谓“台湾重返或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联大议事日程;非洲国家支持中国申奥、申博;中国支持非洲国家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的努力;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
(3)特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促进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现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后中非交流史实组织答案。第(2)问联系中非友好交往相互支持的历史作答,第(3)问结合我国外交政策及当今世界形势变化特点分析。
关于外交政策,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2005年10月31日下午,胡锦涛在河内机场发表讲话,他提出:中国和越南要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同学甲:帕默斯顿说的对,一个国家,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同学乙:不,国与国之间,不做敌人,只做朋友,才会有永远的利益。
你持什么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正确答案
甲:近现代英国对法国的政策、近现代英国对德国的政策、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等等。
乙: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代中国睦邻友好关系,等等。
帕莫斯顿的观点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国家利益为转移。甲同学的观点是利益决定了国家的对外政策,可联系与此有关的事实论证,如:意大利在一战中参加了协约国作战也可;已同学则主张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可举当今中古国实行无敌国外交的事例。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从而有郑和下西洋之举……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们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提高……1971—1975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猛增,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88%……1973已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张淑贞《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表示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 ……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进一步加强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教育合作。
——新华社2009年11月8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活动为何难以持久。(6分)
(2)根据材料二推断“受援国”的主要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国际背景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1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对外援助应遵循哪些原则?(8分)
正确答案
(1)积极作用: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增进了各国间的信任与友谊。(4分)
原因:朝贡贸易,活动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国力衰退时难以维持。(2分)
(2)受援国: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2分)
国际背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美国
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威胁中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4分,任答
2点即可)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受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消极方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8分)
(3)变化:对外援助形式由单一到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到注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忽视国家经济利益到兼顾受援国与我国双方的经济利益。(4分)
原则:注重国家利益;量力而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4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小题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段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小题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段制定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小题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小题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小题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小题1:重点考查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只要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就能够答出,难度不大。
小题2:考查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不难回答。
小题3:平时注意归纳整理,加强训练,就能回答完整。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一世界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的改变了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对外部世界的作法有什么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 “世界观”的变化轨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2)放弃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形成近代世界观;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再到尊崇。原因:近代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开眼看世界,对西方了解的深入。
(3)主动开放,积极融入世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地区内交流合作;发展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上合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4)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从被动开放到积极主动开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