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分)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2分,错一处扣1分)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分)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5分)

(4)否。(1分)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2分)

(1)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3)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

(4)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一个中国”是中国的原则立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 年2 月28 日,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30 周年纪念日。30 年前的2 月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 月28 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正常化。

材料二:2002 年2 月21 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在会谈中,江泽民主席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布什总统强调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材料三: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行径,如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称不遗余力地保护台湾,允许台政要访美,在国会设立所谓的“台湾小组”等。针对美国的上述错误行径,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

1.简要指出《中美联合公报》给人们留下的启示。

2.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3.30 年来,中美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1)中美两国应站在新的历史和战略高度,求同存异,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彼此只有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去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保持了解和沟通渠道的畅通,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才能确保中美关

系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2)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任何外国无权干涉。中国政府将继续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美之间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国情不同,必然存在着分歧,这是矛盾双方的对立。但中美之间更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这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合作,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中美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符合两国愿望。只要中美双方加强交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共同致力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就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第1 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 问应从国土、政策、人心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 问注意“运用哲学观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9年1月20日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宣誓就职。中美关系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商船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抗战胜利以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材料四  1972年2月21日……这是个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摘自记录片《周恩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对外政策?当时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与欧洲国家相比,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2分)

(4)材料四中,周恩来所说的“最辽阔的海洋”和“新的开始”各喻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4分)

(5)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珍·卡罗·贝里斯曾说:“中美关系并不由谁是总统来决定。”联系奥巴马当选,简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2分)

正确答案

(1)闭关政策。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2分)

(2)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国、日本则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2分)

(3)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以便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2分)

(4)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断绝交往、尼克松访华。影响:中日关系迅速发展,打破了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4分)

(5)不管谁成为总统,他们都代表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2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中美关系史是我们复习的重要内容,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本知识点尤其要引起重视。第(1)问要注意时间提示,1784年,我国尚在乾隆年间。第(2)联系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第(3)问,可以联系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回答。第(4)问要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历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抗,才会引发周恩来的感慨。第(5)问要联系政治常识的有关观点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中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终结,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这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形势下我国和平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

在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中国面临的机遇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局势缓和,中国的国际环境改善;在多极格局中,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非中国参加不能建立。面临的挑战是:国际经济竞争更趋激烈,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少数国家推行强权政治,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世纪下中国外交的任务、机遇、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学生对中国的外交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南部非洲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迫切需要修建坦赞铁路。坦赞两国在寻求西方大国和苏联帮助无果,1967年中国明确表示愿意帮助投资修建坦赞铁路。此后,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1976年坦赞铁路投入运营。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之为“自由之路”。

材料二  70年代末,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出现了包括贷款、工程承包、合资、合营等多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仅1999年,中国对非洲投资达0.95亿美元,设立企业54家。截至1999年底,非洲各国对华投资累计达5.2亿美元,投资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基本主题,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利比里亚

的维和行动。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与4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1)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中非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中非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展望未来,你认为如何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正确答案

(1)由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援助的单一合作形式到多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由中国政府对非洲的单向贷款援助到中非双向投资合作;由中国支持非洲国家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到维护非洲的和平稳定,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

(1)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的变化,可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可从经济、政治、合作的程度等多方面来概括。

(2)注意新型的含义,实际上是高层次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