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共451题
39.材料一 现在很多机构、单位,尤其是媒体,都利用微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传播信息和价值观;许多学者也通过微博发言,表达对社会的各种见解;重庆利用“红色微博”传播社会正面信息。微博中也充斥着“西化、淡化、俗化”等社会思潮,影响着网民的思想观、价值观。主流话语进入公共空间的程度,决定着公共空间与公共话语平台的品质。面对数亿网民,如何正确引导好网络文化的发展,不仅事关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成败大事。
(1)结合材料一,谈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家应如何更好的发挥微博的作用?
材料二 目前,被专家以“革命性”形容的微博,以其“更新快、互动性强,直接点对点传播,效果明显”的特点正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但被微博热议的有时候真相居多,有时候假象居多,热议还会使人们的观点莫衷一是。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微博热议中走失。”
(2)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材料三 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但是微博上并不是一个温馨家园,造谣生事的,人身攻击的,污言秽语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伤害了我们,也在误导着我们。为了营造一个清新、文明的网络环境,让我们更好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传递正能量,我们就需要规范网络用语,拒绝网络脏话。
(3)请你就此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正确答案
(1)
①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现代文化;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对于微博中的负面因素,及时清理落后和腐朽文化,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及时加以调控;
③提高微博参与者的素质,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
(2)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热议。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在网络热议中,真理不会走失,而是不断完善和发展。
(3)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高‘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足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5.“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7.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3)为“文化走廊”(以五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同状结构(见图4),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在收藏市场上紫砂壶受到藏家的热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造假现象,生产经营仿冒艺术大师作品的公司从中获利丰厚。当记者询问被侵权艺术家为什么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打官司,结果只会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得不偿失。
(2)请你评价材料中公司或艺术家的行为。
正确答案
(1)
①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
示例一 公司的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消费者和艺术家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应依法严惩;违背了商业道德,应受到谴责。
示例二 艺术家的行为是消极的,从客观上看是由于目前我国维权成本高,其行为是无奈之举;从主观上看,其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缺乏主动性。艺术家应勇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7.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材料三
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中俄两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典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贸易的特点。
(2)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促进中俄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结合材料二,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4)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
正确答案
(1)与美、日、欧盟相比,中俄贸易总量偏(较)小、比重偏(较)低;但(贸易)总量在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最)快。
(2)
①可以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4)
①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中俄两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②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8.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
图12 1985-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1)读图12,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个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截止2011年底,我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思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3)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相关知识,淡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
正确答案
(1)第一阶段,我国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很少。第二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略有增加。第三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快速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可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斯密正确认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 ①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提供海外市场环境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承担保护我国公民生命安全、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职能。②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与东道国的交往与合作,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缔结合作条约,便于企业更好地在当地开展投资和经营。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正当的国家利益,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合作,实现共赢。(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差异,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材料一: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 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冷静和忧思总。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自有品牌比较少,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也比较滞后。我们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
材料二: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210亿美元。2014年7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利益深度交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双方更应该登高望远,加强合作,坚持合作,避免对抗,既造福两国,又兼济天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的意义。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理论依据。
正确答案
(1)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④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构建全球营销网络,创新营销方式。
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强两国互利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加强与美国在人文方面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吸收美国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3)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中美对话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有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美对话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③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美对话符合联合国的宗旨。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提高两国综合国力,既造福两国,又兼济天下。
⑤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2015年春晚节目“丝路梦乐”撷取了“一带一路”沿途地域的文化形式,融合了不同民俗风情,旋律优美、内涵深厚,既展现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民族风情,也反映了2000年来,古丝绸之路在交流、融合等方面为涉及地域、民族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远影响,更预示着“新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和美好前景。这表明(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艺术方能获得世人认可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特色,又逐渐趋同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9.2015年春晚节目“丝路梦乐”撷取了“一带一路”沿途地域的文化形式,融合了不同民俗风情,旋律优美、内涵深厚,既展现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民族风情,也反映了2000年来,古丝绸之路在交流、融合等方面为涉及地域、民族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远影响,更预示着“新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和美好前景。这表明(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艺术方能获得世人认可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特色,又逐渐趋同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7.2014年11月19—21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9.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奥奈文化产业园举办了“文明摆渡——中国文化巡礼”、“东方智慧讲坛——国学名师全球公益巡讲”、“孔子像揭幕”、“奥奈中法艺术节”等活动。举办该活动有助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 当前,各国政府都加强了互派留学生活动。这种教育活动( )
①强化了政府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②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观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6.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5.“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政治上的交流合作必然带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促进了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商船的行进和人员的往来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③“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商品、技术传入国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中国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了中外商品、技术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