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共451题
13.近年,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化也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一股“日韩流”。如在某市校园内,许多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等,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因此,学校政教处作出禁止上述一切行为的决定,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满,说:“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何错之有?真是小题大做。”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上述现象的。
正确答案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渊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②发展、创新文化,需要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外优秀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但学习外文化,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丧失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③对外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学生一味模仿日韩明星和学校政教处强行禁止的方法都是不妥的。应辩证对待外文化成果,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取长补短”。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空度》以黑白灰记录一条芦苇边的小船从早到晚的色调变化,塑造出充满东方禅意的“空度”状态,以唤人回归宁静本真。该书入选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这表明了( )
①艺术生命在于创新
②艺术之美在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③艺术之本在于对世界的真实反映
④艺术的价谊在于对现实的批判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材料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观点?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3)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正确答案
(1)
①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文化创新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2)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要进行文化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中国文学史上的多次文体、文风的革新,悉举“复古”旗帜。如陈子昂、李白“复古”以推动唐诗发展,中唐迄北宋韩、柳、欧诸家发起和推动“古文运动”以促进散文变革。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文学创作中的“复古”并不是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简单回归
②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实现文学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古代文学创作中“复古”与“革新”是直接同一的
④通过“复古”以正本淸源是实现文体、文风革新的根本途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0.世界级动画大师宫崎骏以清新的艺术风格,精湛的艺术功底和充满孩童般的想象与构思,宣扬生命的真善美、和平与环保等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这值得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学习与借鉴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云南映象》是一台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等优秀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是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持久力的深层原因。深层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云南映象》是一台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舞台艺术精品,是对民族魂、民族根的继承。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等优秀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是对云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持久力的深层原因。深层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2.2008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考察团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时指出,要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我国影视产业整体实力。要做到文化创新,必须(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实现文化和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1.“佛教的传人,对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补充。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形成象海绵一样,吸收了所有有意义的外来文化”。这反映了巾国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该片以平民视角,全景式再现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这段重要历史时期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该剧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反映强烈,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主流媒体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3.叶嘉莹教授幼承家学,熟读古籍,打下扎实国学根底;大学时代师从中国古典文学名师顾随,文学造诣更上层楼;中年时代到西方国家教学,与西方学者交流,阅读大量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对词做出歌辞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的精微分辨,对词体的美感特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匡正了传统词学评赏词作方法的偏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叶教授取得超越前人的文学成就( )
①原因在于改进评赏词作方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诗词格律
②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有益成果为条件
③有利于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体悟中国古诗词特有的美感特质
④体现了在文学研究中坚持厚今薄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多次试验,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医药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社会和文化意义[
④推进医药文化发展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成功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理解。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发,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首次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体现了医药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入选;选项②中的“包容性”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在材料中找不到支撑,排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利于文化创新,但是不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④说法不准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领会题意,明确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等知识点,抓住“说明”的设问角度。第二步审题肢──缩小范围,选项②中的“包容性”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在材料中找不到支撑,排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利于文化创新,但是不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④说法不准确。第三步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发,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首次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体现了医药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所以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易错点
学生将“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知识点相混淆。
知识点
8.2015年暑期,电影《捉妖记》以20.5亿票房刷新华语票房新纪录,该影片利用最新的国际特效技术,将水墨山水中国风元素和“妖”的形象创新结合,构建了一个人与“妖”共存的奇幻世界。《捉妖记》获得高票房的原因在于()
①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②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积极创新
④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概括为“捉妖记”的高票房记录及创作融合国际特效、结合中国风元素与“妖”形象、构建人“妖”共存的奇幻世界,由此可顺利得出其高票房的原因在于注重中文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创新,①③符合。②没有体现题意,文化事业重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该电影属于文化产业④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包括科学技术,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概括材料中心意思。
2、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排除错误、无关选项。
易错点
1、不能准确理解材料意思。
2、有关知识不扎实。
知识点
18.“卷珠帘,倚高阁,觥筹交错,浮生若梦……”歌曲《卷珠帘》旋律婉转悠扬,歌词诗意缠绵,有着浓浓的中国古风,在央视一炮走红,并成功登上央视春晚。该歌曲的成功缘于它( )
①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
④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正确答案
解析
《卷珠帘》歌曲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而非民族文化,因此第①项“民族特色鲜明,能够激发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不符合题意;《卷珠帘》歌曲是一种艺术创新,因此,第②项“创新艺术形式,保障了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可以选;《卷珠帘》歌曲的成功应在于满足了人民的需要,体现的更多的社会价值,因此第③项“巧借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不选;第④项“文化底蕴深厚,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综上,选择C。
【考查方向】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和“发展大众文化”的相关知识,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市场文化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已经告别单一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①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④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易错点
对“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和“发展大众文化”相关知识点不熟悉导致选择错误。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