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 共94题
读“洪水应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遭遇突发洪水时,应尽量地逃向____________,登上坚固的屋顶、大树、____________等。
(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木制家具或木板、树干等____________,尽量不要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3)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因此具有____________。
(4)洪水中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高处;山丘和高坡
(2)漂浮物
(3)可预报性
(4)一方面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另一方面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每题2分,共10分)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2004年12月26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材料二 新华网消息:国际救援组织和一些医疗专家28日表示,海啸摧毁了当地所有医疗设施和疏散系统,加上疫病流行,在今后几天里,如果救援工作延误,印度洋海啸造成受灾死亡人数可能突破20万人。
材料三 灾害地区图
小题1:当这一悲剧发生的时候,全球许多地方正处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其中全球处于圣诞节这一天的国家有( )
小题2:简述本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多地震的原因。
小题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既有地震、海啸直接造成的,也有疫病流行造成的,这说明地质灾害具有______________性。
小题4: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像太平洋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5:某自然灾害临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AC
小题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不稳定
小题3:关联
小题4:A
小题5:C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地震发生的时间当地时间26日上午8时(东七区)判读,全球位于25日的经度范围为:西一区向西到180°经线。全球处于圣诞节这一天的国家有美国和巴西。所以本题选择AC选项。
小题2:本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多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不稳定。
小题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既有地震、海啸直接造成的,也有疫病流行造成的,这说明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小题4: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像太平洋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RS技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5:某自然灾害临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互联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图13)。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4分)
(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南方多于北方。(4分)
(2)建立预警机制;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等。(每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6分)
略
(10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4分)
小题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6分)
正确答案
小题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季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2分).持续强降雨(分)。
小题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地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2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2分)。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2分)。
略
读图8和表1,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1 2010年海地地震、智利地震和玉树地震对比
地震
发生时间
(当地区时)
震级
(里氏)
震源深度
(km)
死亡人数
(人)
海地地震
1月12时16时53分
7.3
10
约30万
智利地震
2月27日03时34分
8.8
33
约700
玉树地震
4月14日07时49分
7.1
33
约2100
(1)指出三次地震所在的自然灾害带。(2分)
(2)分析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级低,但死亡人数多的主要原因。(2分)
(3)简述玉树地震诱发滑坡的机制。(3分)
(4)说出各国政府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对策。(3分)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在还带;北纬环球灾害带。
(2)海地地震比智利地震震源深度浅;人口密度大(抗震设施差)。
(3)位于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震造成岩体破碎,破坏原有山体的平衡。
(4)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和救灾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加强减灾法制建设;积极开展放在、减灾的宣传教育等)。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