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共230题
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和一代伟人邓小平紧紧联系在一起。某学生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时引用了《邓小平文选》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请按下面的提示为邓小平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提示:下文画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型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回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趋势;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中国完全摆脱不平等条约奠定了基础。
(2)主要特点:分别审查,根据条约内容(平等、不平等)确定灵活的政策;对于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对策。
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用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孤立中国政策是怎样的破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斗争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积极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新中国顽固地坚持敌对立场,严重威胁着中国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过程: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中国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建国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底,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双方在正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中期,我国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之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表1 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表2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表1据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表2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编制)
(1)材料一中图1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照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
(2)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