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先后与中国建交。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建国初采取这一方针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方针。客观原因: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方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3)国际形势、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則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內政的威协和对于侵略干涉內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乔冠华的笑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

——江泽民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照片中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列举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及万隆会议。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义: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美关系缓和及中日邦交正常化。

(3)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不断走向成熟,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主席形象地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活跃周恩来总理的身影,他提出的外交原则和方针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试举二个事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什么样特点?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3)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 年中美建交等(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①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②支持民族解放运动;③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④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⑤不为大国对抗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所述的内容通称是什么?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的意义。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基本原则和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通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旨: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意义: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2)联系: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万隆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1)“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

(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

下一知识点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