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共230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这一下就持续了上千年。
公元7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来自遥远国度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的新东西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对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由此造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全盛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但中国的政治文化却从那时开始变得十分保守。除了官方允许的对外贸易和笃信伊斯兰教的宦官郑和在15世纪到印度洋进行过海上探险外,中国并没有太大兴趣去宣扬其财富和技术。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江河日下。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不恃强凌弱;传播文明,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材料三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胡锦涛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影响力传播到隔海相望的日本”,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唐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
(2)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主动开展和平交往,对世界影响巨大。
(3)坚持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全祖国统一大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兴国,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 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日本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四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愿意获得外国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此外,与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摘编自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出台的经济因素。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好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轨迹。从中国的角度看,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因素:19世纪末,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变化:在侵华问题上,由基本追随欧洲列强到向其他列强提出自己的新要求。
(2)特征:对抗或敌视。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
(3)对抗苏联的需要;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
(4)侵略——对抗——合作。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治以重罪。
——《明史·舆服志》
材料二 早在1852年匈牙利政治家弗朗西斯·帕尔斯在美国游历时,曾这样感叹,人们的服装毫无个性,表现不出不同的社会等级,而在东欧,外国人立刻可以从不同的衣着看出一个古老的各种不同的职业和习惯。美国的“衣着民主”是其服饰上的一大特点,20世纪的美国人可能是穿着最讲究,穿着最相似的工业民族,缝纫机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的批量化,是造成这一特色的物质原因。
——《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近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材料三 1912年10月3日,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两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裤用西式长裤。常礼服两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严昌洪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装,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装、解放服,还流行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毛式短上衣。
——R·麦克法奈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衣着民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材料四中“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倾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影响人类服饰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皇权专制。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没有社会等级传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的提高,服装生产批量化。
(2)袁世凯以法律条例形式利用中西方服饰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