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那时,美国刚  刚获得独立。担负这次通商的是一艘原在海军服役的帆船,改装后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

——百度百科“中国皇后号”

(l)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开始贸易的特点有哪些?(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 在大多数当代问题上,两国合作充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总体上的互动理念。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避免美中冷战》

(2)材料二中所说中美两国“共同的对手”是谁?(2分)它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 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关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中关联合声明》(2009年1月17日)

(3)中美两国面临哪些共同挑战?(2分)推动两国发展积极合作关系的原因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时间早、主动、尊重中国皇室等。(2分)美国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正在争取经济独立;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小农经济、天朝上国思想。(4分)

(2)苏联。(2分)由于都受到苏联的威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由敌对走向缓和。(2分)

(3)恐怖主义的威胁、环境污染、资源问题等。(2分) 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增强;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需要。(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试题分析:(1)由题干可知答案都在材料中,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呢你。根据材料“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开始的:可知开始早;“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可知对中国的尊重;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可知美国获益很大等。背景分析坚持从中美两个方面来分析,美国刚  刚获得独立。由“清乾隆四十九年”可知中国康乾盛世时期。

(2)由题干“冷战期间,共同的对手发挥了纽带作用。”可知“共同的对手”是苏联。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加上70年代中美改善关系的需要,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了。两国关系由敌对走向缓和。

(3)共同挑战包括恐怖主义的威胁、环境污染、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关于原因:由题干“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可知,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推动;由“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可知中美两国共同的利益需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0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如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修脚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三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引起明代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指出晚明社会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特点的主要区别。(8分)分析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府的人身控制放松;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8分)

(2)区别:晚明: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工商业等部门;英国:新兴的工商业阶级晋升贵族,担任国家官职;(8分)

影响: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促进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产生.(4分)

试题分析:(1)此问应该结合材料,类似的问题都要仔细的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分号、句号等。(2)此题是考查明代晚期的中国和英国的不同,也是要依据材料作答,注意在回答是不要摘抄原文。可先列一个提纲,进行比较。相同点主要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这个角度进行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所以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

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6分)

正确答案

(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2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3分)

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2分)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2)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战国时期中国井田制崩溃,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出现重农抑商政策;(2分)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此产生“重商主义”政策;(2分)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重商主义被摒弃,产生自由经济政策。(2分)

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2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分);重商主义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分)自由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材料二信息“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再分析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小农经济;西方则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注意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指出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结合战国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出现;后来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经济政策产生。另一方面指出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如重农抑商政策虽然在后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的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则在不同时期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3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11分)

正确答案

(1)有益之处:互通有无;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秩序。(3分)

(2)原因:自然经济为主;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3分)

危害:阻隔中外贸易;

造成人民贫苦和社会不安;

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衰落;

影响商品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造成近代中国的贫困落后。(任选4点8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补内地之不足,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以及材料二中“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和材料三中“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来归结答案。第(2)中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以及中国传统经济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即禁之后,百货不通”“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落后的角度思考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分)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门户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争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探求新知,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分,或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斗争目标和思想文化等任选三个方面说明亦可)

原因:明朝中后期我国手工业以及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分)

(2)特点: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4分)

成因: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或答东西方差距的表现也可);受列强侵略的影响;民间资本不足。(3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3)含义: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答理性观念、进化论亦可得分)(2分)

因素: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4分)

试题分析:(1)考察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表现来回答,政治上中国闭关锁国的门户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战争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探求新知,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叶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被认为近代文明的开始。(2)考察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能力,从材料“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得出答案;原因可从时代背景出发,列强的侵华、民间资本少等回答。(3)结合材料可知科学为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从材料“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可以分析民主与科学发展缓慢的原因。

下一知识点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工场到工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