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此后封建统治者大多采用重农抑商政策。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采用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分)

(2)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保护农业和小农经济;(2分)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分)

(2)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起到了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封建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3分)在封建社会后期,重农抑商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进步。(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策?(1分)这种政策产生于何时?(1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4分)

(4)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关系。(2分)

正确答案

(1)现象: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劳动关系(答其他内容不得分)(1分)

实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分)

(2)政策: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1分)      产生:战国时期(1分)

(3)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或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2分)

防范外夷侵犯(1分) 防范东南沿海地区抗清斗争(1分)

(4)关系: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它有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概括其含义。(4分)

(3)这种对外政策和材料一中的生产方式有何联系?(4分)

正确答案

(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分)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自给自足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分,答出两点即可)

(2)闭关锁国政策(2分)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以及中国人与外商的接触。(2分)

(3)巩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2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①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3分)

②依据材料二归纳清政府是如何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并分析其影响。(6分)

③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观点?(1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

正确答案

①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②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管理勒索舞弊;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

影响:阻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自然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工商皆本。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扩大了英国在世界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韵议会改革,具有英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蒸汽机在火车和轮船上的使用,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积极影响:促进科技发明的传播与普及;丰富人们的社会娱乐生活;促进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

(3)特点:以中国传统的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品质优良,但缺少现代工业产品。原因:中国近代工业水平的严重落后。影响:有利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出现。

下一知识点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工场到工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