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3)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4)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2)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3)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100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二  观察下面表格《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

材料三  俄罗斯总理普京1日(2011年8月)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尽管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14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普京同时表示,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一些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债券,将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普京透露说,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兴趣在于据此宣布美元贬值,并为自己国家主导型出口行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和解决国内问题。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主要内容,分析国际金本位制在20世纪30年代瓦解的历史必然性。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1976年成立的牙买加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英国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利用二战(战争),国家实力全面崛起;美国推动建立并主导战后的世界经济体系。

(2)金币自由铸造使生产和供应不稳定;自由兑换使国际收支不平衡;缺乏国际监督和保障机制(当时尚无制度机制)。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体系自身存在缺陷。

(3)特点: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继续美元的领导地位和储备货币职能。

(4)具体依靠:在现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依然是国际储备货币(或美元的垄断地位或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主导地位)。损失原因:经济全球化;外汇储备中持有大量美国债券;美国的美元贬值(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

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路设备、纺织品等;茶叶、瓷器、家具等。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英国是工业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提供工业品,广大亚、非、拉美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殖民帝国。

(3)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进步: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世界各地联系密切。负面影响:传统价值观消解和信仰危机:享乐主义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贫富极度悬殊,工人极端贫困;引发众多社会问题。

下一知识点 :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工场到工厂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