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分立
- 共250题
H公司欠银行贷款200万元。现该公司将一部分资产分离出去,另成立J公司,对于公司分立后这笔债务的清偿责任问题,存在以下意见,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应当由H公司承担清偿责任
B.应当由J公司承担清偿责任
C.应当由H公司和J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D.应当由H公司和J公司按约定比例承担清偿责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对股东会下列决议投反对票的异议股东可以向公司行使股权收购请求权的情形有
A.公司合并
B.公司分立
C.公司转让主要财产
D.公司增加注册资本
E.公司减少注册资本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暂无解析
(2009年)甲公司分立为乙丙两公司,约定由乙公司承担甲公司全部债务的清偿责任,丙公司继受甲公司全部债权。关于该协议的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该协议仅对乙丙两公司具有约束力,对甲公司的债权人并非当然有效
B.该协议无效,应当由乙丙两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该协议有效,甲公司的债权人只能请求乙公司对甲公司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D.该协议效力待定,应当由甲公司的债权人选择分立后的公司清偿债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核法人分立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民法通则》第44条第2款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据此可知,一般情况下,应该由分立后的法人对原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分立后的法人之间有约定的,该约定的分配方案对分立后的法人企业是有约束力的,即对内有效。但是不能以此对抗债权人,除非该债权人对上述约定知情且同意。针对本题来说,乙丙公司之间的约定对乙丙公司是有效的,但是不能当然的对债权人发生效力,除非债权人知情且同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下列哪一情形不能引起必要共同诉讼
A.“大海浴池”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者是张大明,后张大明另办了一个公司,于是将“大海浴池”转让给其弟张小明经营,但未到工商行政部门进行变更登记,现一顾客在“大海浴池”洗澡时被烫伤,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B.甲向乙借款25万元,丙作为甲的保证人在合同上签字,约定“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现甲逾期不偿还借款,乙向法院对甲提起诉讼
C.明亮公司与雪白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不久,明亮公司分立为明明公司和亮亮公司,现因购销合同产生纠纷,雪白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齐老汉有三子一女,去世后留下房产和存款若干,现大儿子认为遗产分割不公平,以小儿子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引起必要共同诉讼的情形
[解析] 《民诉意见》第46条规定,在诉讼中,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为当事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业主与实际经营者不一致的,以业主和实际经营者为共同诉讼人。
《民诉意见》第53条规定,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除保证合同明确约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外,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债权人仅起诉被保证人的,可只列被保证人为被告。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中的保证约定为一般保证,原告只起诉被保证人的,不必然追加保证人为必要共同诉讼人。
《民诉意见》第50条规定,企业法人合并的,因合并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合并后的企业为当事人;企业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动发生的纠纷,以分立后的企业为共同诉讼人。
《民诉意见》第54条规定,在继承遗产的诉讼中,部分继承人起诉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他继承人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被通知的继承人不愿意参加诉讼又未明确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人民法院仍应把其列为共同原告。
由以上规定可知,ACD项中的情形都可引起必要共同诉讼,本题应选B。
甲公司欠乙公司货款100万元,后甲公司分立为丙、丁、戊三个公司,且丙、丁、戊三个公司约定由丙公司承担原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对于原甲公司欠乙公司的100万元货款,乙公司( )。
A.只能要求丙公司单独承担责任
B.应当要求丙、丁、戊三个公司分别按照从原甲公司承继的资产比例承担责任
C.可以要求丙、丁、戊三个公司对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D.只能要求丙公司承担该笔债务,但是丁公司、戊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考点] 公司分立后的债务继承[解析] 《公司法》第177条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甲公司已分立为丙、丁、戊三个公司,虽然分立后的三公司之间对原甲公司所欠乙公司的债务另有约定,但该内部约定并非与债权人达成,不能对抗债权人。故“丙公司承担原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的约定,效力不能及于债权人,丙、丁、戊三个公司均应对乙公司承担债务连带清偿责任。据此,C项正确。但丁、戊清偿原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债务后,可依该内部约定向丙公司追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