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性质的研究
- 共799题
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Fe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注:2Al3++3CO32-+3H2O=2Al(OH)3↓+3CO2↑ Al3++3HCO3-=Al(OH)3↓+3CO2↑)
(A)取试液适量,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得到溶液甲;
(B)向溶液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析出白色沉淀乙,得到溶液丙;
(C)向溶液丙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并加热,有气体生成,析出白色沉淀丁.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3)写出步骤C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取试液适量,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溶液中含有离子CO32-,则一定不含Ag+、Ba2+、Al3+、Fe3+,这些离子与CO32-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根据溶液的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Na+离子,
溶液无色,则不含MnO4-,
故答案为:Ag+、Ba2+、Al3+、Fe3+、MnO4-;
(2)根据(1)的分析和解答,溶液中含有CO32-和Na+离子,溶液甲呈酸性,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析出白色沉淀,应是发生:Al3++3HCO3-=Al(OH)3↓+3CO2↑,甲中应含有Al3+离子,则原溶液中应含有AlO2-离子,
故答案为:Na+、AlO2-、CO32-;
(3)步骤C是在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里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氨气和碳酸钡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故答案为: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解析
解:(1)取试液适量,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溶液中含有离子CO32-,则一定不含Ag+、Ba2+、Al3+、Fe3+,这些离子与CO32-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根据溶液的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Na+离子,
溶液无色,则不含MnO4-,
故答案为:Ag+、Ba2+、Al3+、Fe3+、MnO4-;
(2)根据(1)的分析和解答,溶液中含有CO32-和Na+离子,溶液甲呈酸性,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析出白色沉淀,应是发生:Al3++3HCO3-=Al(OH)3↓+3CO2↑,甲中应含有Al3+离子,则原溶液中应含有AlO2-离子,
故答案为:Na+、AlO2-、CO32-;
(3)步骤C是在过量的碳酸氢铵溶液里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氨气和碳酸钡沉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故答案为:Ba2++2OH-+NH4++HCO3-=BaCO3↓+NH3↑+2H2O.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Al3+、Fe3+、Mg2+、Ba2+、NH4+、Cl-、CO32-、SO42-,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只收集到气体0.02mol,无沉淀生成,同时得到溶液甲.
②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质量为1.02g.
③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1.65g.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3)试确定K+是否存在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只收集到气体0.02mol,该气体是氨气,一定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无沉淀生成,一定不含Fe3+、Mg2+;
②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是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氧化铝,氧化铝质量为1.02g,即0.01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一定不含CO32-,
③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即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1.65g,所以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是=0.05mol,一定不含Ba2+,n(NH4+)+3n(Al3+)=0.02mol+3×0.02mol=0.08mol,2n(SO42-)=0.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钾离子,因为不确定的是Cl-,钾离子的最小物质的量是0.02mol,
综上 知道,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3+、Mg2+、CO32-、Ba2+,一定存在的离子有:K+、SO42-、NH4+、Al3+,不能确定的是Cl-.
(1)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Mg2+、CO32-、Ba2+,故答案为:Fe3+、Mg2+、CO32-、Ba2+;
(2)肯定存在的离子是K+、SO42-、NH4+、Al3+,NH4+的物质的量是0.02mol,体积是0.1L,所以c(NH4+)=0.2mol/L,SO42-物质的量是0.05mol,体积是0.1L,所以c(SO42-)=0.5mol/L,故答案为:SO42-;0.5mol/L;
(3)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钾离子,因为n(NH4+)+3n(Al3+)=0.02mol+3×0.02mol=0.08mol,2n(SO42-)=0.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钾离子,
故答案为:是;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Al3+、NH4+、SO42-,经计算Al3+、NH4+物质的量都是0.02mol,SO42-物质的量是0.05mol,根据电荷守恒,K+一定存在;
解析
解:①第一份加过量NaOH溶液加热后,只收集到气体0.02mol,该气体是氨气,一定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无沉淀生成,一定不含Fe3+、Mg2+;
②在甲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是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氧化铝,氧化铝质量为1.02g,即0.01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mol,一定不含CO32-,
③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即硫酸钡沉淀,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1.65g,所以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是=0.05mol,一定不含Ba2+,n(NH4+)+3n(Al3+)=0.02mol+3×0.02mol=0.08mol,2n(SO42-)=0.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钾离子,因为不确定的是Cl-,钾离子的最小物质的量是0.02mol,
综上 知道,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3+、Mg2+、CO32-、Ba2+,一定存在的离子有:K+、SO42-、NH4+、Al3+,不能确定的是Cl-.
(1)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Mg2+、CO32-、Ba2+,故答案为:Fe3+、Mg2+、CO32-、Ba2+;
(2)肯定存在的离子是K+、SO42-、NH4+、Al3+,NH4+的物质的量是0.02mol,体积是0.1L,所以c(NH4+)=0.2mol/L,SO42-物质的量是0.05mol,体积是0.1L,所以c(SO42-)=0.5mol/L,故答案为:SO42-;0.5mol/L;
(3)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钾离子,因为n(NH4+)+3n(Al3+)=0.02mol+3×0.02mol=0.08mol,2n(SO42-)=0.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存在钾离子,
故答案为:是;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Al3+、NH4+、SO42-,经计算Al3+、NH4+物质的量都是0.02mol,SO42-物质的量是0.05mol,根据电荷守恒,K+一定存在;
(2013春•吉安校级月考)某强碱性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K+、NH4+、Al3+、AlO2-、SO42-、SiO32-、CO32-、Cl-中的某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盐酸,其现象是: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
(1)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已知一定量的原溶液中加入5mL 0.2mol/L盐酸时,沉淀会完全消失,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187g,则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______.
(3)按照反应顺序逐步书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H++OH-=H2O
②______
③______
④HCO3-+H+=H2O+CO2↑
⑤______.
正确答案
解:强碱性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NH4+,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则不含有SO42-、SiO32-;
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其现象是: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和OH-反应),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和AlO2-反应产生Al(OH)3沉淀,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是盐酸将Al(OH)3全部溶解,所以一定含有AlO2-,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的一种气体只能为CO2,即一定含有CO32-,根据电中性原理,确定一定含有K+;根据以上分析知,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
(1)通过以上分析知,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K+、AlO2-、OH-、CO3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l3+、SO42-、SiO32-、NH4+,
故答案为:K+、AlO2-、OH-、CO32-;Al3+、SO42-、SiO32-、NH4+;
(2)n(HCl)=0.2mol/L×0.005L=0.001mol,生成n(AgCl)=
=0.0013mol>0.001mol,所以含有氯离子,故答案为:含有Cl-;
(3)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
③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⑤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3H2O+Al3+,
故答案为:CO32-+H+═HCO3-;AlO2-+H++H2O═Al(OH)3↓;Al(OH)3+3H+=3H2O+Al3+.
解析
解:强碱性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l3+、NH4+,
①取少量的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Ba(NO3)2溶液,无沉淀生成,则不含有SO42-、SiO32-;
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其现象是:一段时间保持原样后(和OH-反应),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和AlO2-反应产生Al(OH)3沉淀,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一种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是盐酸将Al(OH)3全部溶解,所以一定含有AlO2-,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的一种气体只能为CO2,即一定含有CO32-,根据电中性原理,确定一定含有K+;根据以上分析知,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
(1)通过以上分析知,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K+、AlO2-、OH-、CO3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l3+、SO42-、SiO32-、NH4+,
故答案为:K+、AlO2-、OH-、CO32-;Al3+、SO42-、SiO32-、NH4+;
(2)n(HCl)=0.2mol/L×0.005L=0.001mol,生成n(AgCl)=
=0.0013mol>0.001mol,所以含有氯离子,故答案为:含有Cl-;
(3)②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
③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⑤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3H2O+Al3+,
故答案为:CO32-+H+═HCO3-;AlO2-+H++H2O═Al(OH)3↓;Al(OH)3+3H+=3H2O+Al3+.
现有E、F、G、M、N五种可溶的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
已知:①E、F两溶液呈碱性;G、M、N 溶液呈酸性.
②向N溶液中逐滴滴加F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
③M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E、F溶液呈碱性,在所给的各种离子中,碳酸根水解显碱性,氢氧根有碱性,所以E、F中含有的阴离子为碳酸根和氢氧根,又因为铝离子和银离子水解显酸性,氢离子显酸性,所以G、M、N溶液含有的阳离子为H+、Al3+、Ag+,在所有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中,只有硫酸铝和氢氧化钡反应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所以N是硫酸铝,F是氢氧化钡;
在所有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中,硝酸银能和盐酸、碳酸钠、硫酸铝、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沉淀,所以M是硝酸银,
E为碳酸钠、G是盐酸;
综上所述,E、F、G、M、N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钡、盐酸、硝酸银、硫酸铝;
A.硫酸铝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8OH-+2Al3++3SO42-═3BaSO4↓+2AlO2-+4H2O,故A错误;
B.碳酸钠与硫酸铝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3CO32-+3H2O═2Al(OH)3↓+3CO2↑,故B正确;
C.硝酸银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的AgOH沉淀,能溶解于氨水生成Ag(NH3)2+,故C错误;
D.将盐酸滴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正确答案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CO2↑+H2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灭火
C端
解析
解:(1)图中a是长颈漏斗;A中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化学反应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C中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CO2↑+H2O、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2)根据提供的信息: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灭火;
(3)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从c端进,以排净瓶底的空气.
故答案为:C.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可利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A正确;
B.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滴加肥皂水变浑浊的硬水,故B正确;
C.白酒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酸的刺激性气味,因此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故C正确;
D.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则不能盐酸鉴别这两种粉末,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溶液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氯水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④氯化钡溶液 ⑤品红溶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因SO2和CO2均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不能鉴别;
②因二氧化硫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到氯水颜色变浅或消失,而二氧化碳与氯水不反应,则能鉴别;
③因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到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则能鉴别;
④因SO2和CO2均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则不能鉴别;
⑤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则能鉴别;
故选:B.
“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
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
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如果乙小组的观点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是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钡离子遇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故答为:有白色沉淀产生;Na2SO4+BaCl2═BaSO4↓+2NaCl;
(2)钡离子被除掉,再加入硝酸银,再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有氯离子;故答为: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正确评价化学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
解析
解:(1)钡离子遇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故答为:有白色沉淀产生;Na2SO4+BaCl2═BaSO4↓+2NaCl;
(2)钡离子被除掉,再加入硝酸银,再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有氯离子;故答为: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正确评价化学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
草木灰是柴草燃烧后形成的灰肥,是一种质地疏松的热性速效肥.其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钾.先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SO42-和Cl-.
(1)此实验的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__;④___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时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
(4)在进行第③、④步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③______,④______.
(5)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在两支试管中.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填离子符号).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到有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正确答案
解:(1)草木灰中的钾盐可以溶于水中形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获得钾盐的水溶液,将所得的水溶液蒸发结晶可以获得氯化钾的固体,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
(2)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左盘轻、砝码重,故答案为:B;
(3)为了得到澄清的滤液,可选择重复过滤操作,故答案为:滤液可能仍浑浊,为了得到澄清的滤液;
(4)在过滤操作中,可以用玻璃棒来引流,在蒸发结晶操作中,用玻璃棒来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滤液飞溅,
故答案为:引流;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滤液飞溅;
(5)向原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排除了其它阴离子的干扰,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向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排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故答案为:白色沉淀;SO42-;白色沉淀;Cl-.
解析
解:(1)草木灰中的钾盐可以溶于水中形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获得钾盐的水溶液,将所得的水溶液蒸发结晶可以获得氯化钾的固体,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
(2)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左盘轻、砝码重,故答案为:B;
(3)为了得到澄清的滤液,可选择重复过滤操作,故答案为:滤液可能仍浑浊,为了得到澄清的滤液;
(4)在过滤操作中,可以用玻璃棒来引流,在蒸发结晶操作中,用玻璃棒来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滤液飞溅,
故答案为:引流;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滤液飞溅;
(5)向原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排除了其它阴离子的干扰,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向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硝酸后,排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再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故答案为:白色沉淀;SO42-;白色沉淀;Cl-.
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NaCl、CaCO3、CuSO4、KCl、Na2SO4、MgCl2、KNO3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另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
I.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______,肯定有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______.
II.写出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可以排除CuSO4、CaCO3的存在;②一份加入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硫酸根离子;另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MgCl2,排除Na2CO3的存在;溶液中的KNO3、NaCl、KCl三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则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CuSO4、CaCO3、Na2CO3,肯定有Na2SO4、MgCl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NaCl、KCl,故答案为:CuSO4、CaCO3、Na2CO3;Na2SO4、MgCl2;KNO3、NaCl、KCl;
II.实验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答案为:Ba2++SO42-═BaSO4↓;Mg2++2OH-=Mg(OH)2↓.
解析
解:Ⅰ.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可以排除CuSO4、CaCO3的存在;②一份加入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硫酸根离子;另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MgCl2,排除Na2CO3的存在;溶液中的KNO3、NaCl、KCl三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则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CuSO4、CaCO3、Na2CO3,肯定有Na2SO4、MgCl2,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NaCl、KCl,故答案为:CuSO4、CaCO3、Na2CO3;Na2SO4、MgCl2;KNO3、NaCl、KCl;
II.实验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故答案为:Ba2++SO42-═BaSO4↓;Mg2++2OH-=Mg(OH)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