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性质的研究
- 共799题
图中 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已知:C能跟NaHCO3发生反应,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E为无支链的化合物.
根据图回答问题:
(1)C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下列反应中,化合物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水解反应 f、置换反应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4)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个.
Ⅰ.含有间二取代苯环结构;Ⅱ.属于非芳香酸酯;Ⅲ.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5)常温下,将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pH如下表:
从m组情况分析,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mol•L-1.
n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C能跟NaHCO3发生反应,说明C呈酸性,含有羧基,B中含有苯环、羧基和羟基,则能发生加成、取代、酯化、消去、置换等反应,故答案为:羧基; e;
(2)②为乙酸和丙醇的酯化反应,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CH2OHCH3COOCH2CH2CH3+H2O;
(3)根据B、C、D的结构简式可以推断出A的结构,故答案为:
;
(4)符合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两个取代基、其中一个是羟基,并且是由乙酸、丙酸或甲酸分别与对应的芳香醇或酚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类物质,可判断出符合条件的有4种,
故答案为:4;
写出四者之一即可;
(5)醋酸钠水解呈碱性,pH=9,则由水电离出的c(OH-)=10-5 mol•L-1,n组溶液呈酸性,则c(H+)>c(OH-),呈酸性,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n组溶液中:
c(CH3COO-)>c(Na+)>c(H+)>c(OH-),故答案为:10-5;c(CH3COO-)>c(Na+)>c(H+)>c(OH-).
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 元素④与元素⑦相比较,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元素①是_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⑥是______(写元素符号),二者按照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元素⑤与元素②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_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⑤的单质加入到元素②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写出元素⑦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元素⑤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价的③、⑥,一定是碱金属Li和Na,而原子半径⑥>③,故③应为IA族第二周期的Li,⑥为三周期的Na元素;④和⑦最高正价均为+5,负价一致,故为VA族元素,因原子半径④>⑦,故④为第三周期第VA族的P元素,⑦为N元素;从化合价可推出⑤属于卤素,由于短周期F元素无正价,故⑤为氯元素,位于第VIIA族第三周期;⑧最高正价+3价,无负价,只能是IIIA族元素,而原子半径⑧>④,故⑧只能是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的Al元素;①②的最低负价为-2价,①无正价,则①应为第二周期的O元素,②最高正价+6价,为第三周期的S元素,则
(1)③为Li元素,原子序数为3,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ⅠA族,非金属性:N>P,则氢化物较稳定的是 NH3,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ⅠA族;NH3;
(2)①为Na元素,⑥为O元素,二者按照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故答案为:O; Na;2Na2O2+2H2O=4NaOH+O2↑;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Cl>S,Cl2通入H2S的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Cl和S,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S=2HCl+S↓,
故答案为:Cl>S;Cl2+H2S=2HCl+S↓;
(4)①的氢化物为H2O,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⑦的氢化物为,属于共价化合物NH3,电子式为
,实验室由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
;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如图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
(2)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A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______(填酸或碱)性.
正确答案
(1)设A的质子数为x,根据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B的质子数为x+9,C的质子数为x+2,则有x+x+2=x+9,x=7,所以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故答案为:A:N;B:S;C:F.
(2)C为F元素,原子序数为9,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为S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最高正价为+6价,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故答案为:
;H2SO4
(3)A为N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为NH3,在水溶液中存在:NH3+H2O
NH3•H2O
NH4++OH-,水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碱.
已知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两倍;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C元素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D可形成两种氧化物甲和乙,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乙不能.请回答:
(1)写出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2)Cu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乙溶于水所得溶液中阴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
(4)标准状况下,2.24LA的最高价氧化物与200mL1mol/L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充分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C元素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则C为Na元素;D可形成两种氧化物甲和乙,甲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乙不能,则D为硫元素,甲为二氧化硫、乙为三氧化硫;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原子序数小于Na元素,则B为氮元素;A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两倍,则A为碳元素,
(1)D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为稀硝酸,Cu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三氧化硫溶于水所得溶液为硫酸,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
(4)A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0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2L×1mol/L=0.2mol,二氧化碳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mol:0.2mol=1:2,故恰好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2+2OH-═CO32-+H2O,
故答案为:CO2+2OH-═CO32-+H2O.
短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Z、W同周期,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
(1)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X与Y能形成具有18个电子的化合物,此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3)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______(填“化学键”名称)
(4)Y、Z、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晶体类型是______(填“晶体类型”名称)
(5)X和Y形成的化合物沸点比X和W形成的化合物沸点______(填“高”或“低”)
(6)Z、W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W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氢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元素元素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Y为氧元素;X、Z同主族,处于第ⅠA族,Z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Z为Na元素;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故W的原子序数为37-11-8-1=17,故W为Cl元素,
(1)Cl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处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
故答案为:三、ⅦA;
(2)X与Y能形成具有18个电子的化合物为H2O2,H2O2分子中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H、O、Na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故NaOH中存在离子键、共价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4)O、Na、Cl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为离子晶体,
故答案为:离子晶体;
(5)水分子中存在氢键,常温下为液态,HCl常温下为气体,故水的沸点更高,
故答案为:高;
(6)NaOH与高氯酸反应生成高氯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故答案为:H++OH-=H2O.
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已知: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物质;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Z是硝酸工业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W气体的水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两种气体按物质的量之比1:1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室制取W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科学家发现,Z在催化剂条件下能与W反应,反应产物中的单质应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其中的氧化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3)在Z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4)检验W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X、Y、Z、W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气体,X、Y、Z三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在工业上都可以用碱液吸收;X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物质,则X是二氧化硫;Y是一种单质,它的水溶液具有漂白作用,则Y是氯气;Z是硝酸工业中的有害物质之一,能与水反应,则Z是二氧化氮;W气体的水溶液滴入酚酞变红色,说明W气体为碱性气体,则为氨气,
(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在水溶液里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42-,在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l2+SO2+2H2O=4H++2Cl-+SO4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二氧化氮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单质,根据元素守恒知,生成的单质为N2,该反应中二氧化氮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NO2作氧化剂,
故答案为:N2;NO2;
(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有的二氧化氮作还原剂,有
的二氧化氮作氧化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4)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其溶液呈碱性,所以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如果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是氨气,
故答案为: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NH3.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七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M在Z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可与R按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化合物甲,甲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X可与W组成含18电子的化合物乙,则乙的电子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化合价可知,W、R为第ⅠA族元素,W可能是H,也可能是Li,如是Li,与X、Y、Z原子半径在同一级数,则在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而W原子半径最小,则W只能为H元素,R为Na元素,X、Y、Z原子在第二周期,根据化合价,X为第ⅥA族元素,应为O元素,Y、Q为第ⅤA族元素,根据半径大小可知,Y应为N元素,Q为P元素,Z为第ⅣA族元素,应为C元素,M为第ⅡA族元素,应为Mg元素,
(1)七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Na元素,原子序数为1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在第三周期IA族,M在Z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为Mg在CO2中反应,生成MgO和C,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
故答案案为:第三周期IA族;2Mg+CO22MgO+C;
(2)X可与R按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化合物甲,应为Na2O2,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X可与W组成含18电子的化合物乙,为H2O2,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
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的2倍.(用元素符号表示)
(1)A______B______C______.
(2)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属于______晶体.
(3)C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______,其中存在______键.
正确答案
设B的原子序数为x,根据三种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的原子序数为x-9,C的原子序数为x-7,
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则有x-7+x-9+x=2x,x=16,所以B为S元素,A为N元素,C为F元素,
(1)由以上分析可知,B为S元素,A为N元素,C为F元素,故答案为:N;S;F;
(2)B为S元素,S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最高正化合价为+6价,则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属于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SO3;分子;
(3)C为F元素,C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F,由非金属元素形式的化合物,原子间的作用力为共价键,
故答案为:HF;共价.
已知元素A、B、C、D、E、F均属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一半,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C显正化合价;E的M层电子数是N层电子数的4倍,F的内部各能级层均排满,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B、C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试解释其原因:______.
(3)任写一种与AB-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______.
(4)B与C形成的四原子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其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
(5)D和E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其化学式为______,E的配位数是______;已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胞边长a=______cm.(用含ρ、NA的计算式表示)
正确答案
元素A、B、C、D、E、F均属前四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的基态原子2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C为C或O元素,原子序数小于B,A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一半,P能级上有2个电子,则A是C元素,C为O元素,B的原子序数大于A而小于C,所以B是N元素,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C显正化合价,则D的非金属性大于C,所以D是F元素;E的M层电子数是N层电子数的4倍且原子序数大于F元素,E原子序数小于29,所以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N层为2,M层电子数是8,则该元素是Ca元素,F的内部各能级层均排满,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F是Cu元素,
(1)C是O元素,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答案为:1s22s22p4;
(2)B是N元素,C是O元素,原子轨道中如果电子处于全满、全空、半满时原子最稳定,氮原子核外2p亚层处于半充满的较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故第一电离能比氧原子大,
故答案为:N>O;氮原子核外2p亚层处于半充满的较稳定结构,不易失去电子,故第一电离能比氧原子大;
(3)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与CN-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的有CO或C22-或O22+,
故答案为:CO或C22-或O22+;
(4)B与C形成的四原子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5+1-3×2)=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原子采用sp2杂化,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p2;
(5)该晶胞中F原子个数=8,钙原子个数=8×+6×
=4,所以钙原子和氟原子个数之比=4:8=1:2,则其化学式为:CaF2,钙原子的配位数是8,晶胞边长=
cm=
cm,
故答案为:CaF2;8;.
①②③④⑤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⑤五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写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试比较②和③原子半径的大小②______③(填“>”或“<”)
(3)画出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Cu发生反应,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写化学式)______.
(4)写出元素⑤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以海水中含量最大的物质为原料可以生产⑤的单质,同时还可以得到另外两种重的工业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M层电子数的4倍.
①甲、乙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__写元素名称)
②写出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已知破坏1mol N≡N键、H-H键、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946kJ、436kJ、391kJ.则1molN2完全反应转化为NH3共______(填“吸收”或“放出”)能量______ kJ.
正确答案
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Na元素,③为C元素,④为N元素,⑤为Cl元素
(1)同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则金属性最强为Na,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 Na2O2,
故答案为:钠;2Na+O2 Na2O2;
(2)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故答案为:
;>;
(3)④为N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时做氧化剂,
故答案为:
;HNO3;
(4)⑤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在第三周期ⅦA族,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为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Cl+2H2OCl2↑+H2↑+2NaOH,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ⅦA族;2NaCl+2H2O
Cl2↑+H2↑+2NaOH;
(5)①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反应,应为铝单质,乙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M层电子数的4倍,应为镁元素,故答案为:铝;镁;
②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铝的反应,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Al2O3=2NaAlO2+H2O,故答案为:2NaOH+Al2O3=2NaAlO2+H2O;
(6)反应的方程式为:N2+3H2═2NH3,1molN2完全反应转化为NH3的反应热为:946kJ+3×436kJ-6×391kJ=-92kJ,所以反应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放出;9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