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性质的研究
- 共799题
A、B、C、D、E、F、G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元素A的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A、D同主族,B、C为同周期元素且与A能形成相同电子数的化合物,C与F同主族,F的质子数为C的2倍,元素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1,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的质子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上述至少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至少写出四种).
(2)A分别与B、C、G能形成相应的最常见三种化合物,这三种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分别与由A、C、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溶液和由E、G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溶液都能反应得到同一种白色沉淀,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D、E两种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相应的离子,则两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将D、E两种元素的单质同时投入水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且无固体物质剩余,则所投入到水中的D的单质和E的单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D的单质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上述反应中得到另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正确答案
元素A的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则A为H元素,A、D同主族,且A、B、C、D、E、F、G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可知D为Na元素,C与F同主族,F的质子数为C的2倍,则C为O元素,F为S元素,元素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1,应为Al元素,B、C为同周期元素,应为第二周期元素,且与A能形成相同电子数的化合物,则B可能为C元素,也可能为N元素,根据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的质子数之和,如B为C元素,则6+8+16=13+G,G的原子序数为17,应为Cl元素,如B为N元素,则7+8+16=13+G,G的原子序数为18,为Ar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
根据题设条件可推知A为H、B为C、C为O、D为Na、E为Al、F为S、G为Cl,
(1)H2O2、Na2O2、NaClO、HClO、SO2等均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SO2、Na2O2、HClO、NaClO;
(2)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高于HCl、CH4,又由于HCl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H4,HCl的沸点高于CH4,故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HCl>CH4,故答案为:H2O>HCl>CH4;
(3)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HCO3,HCO3-能分别与[Al(OH)4]-和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其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Al(OH)4]-═CO32-+Al(OH)3↓+H2O,3HCO3-+Al3+═Al(OH)3↓+3CO2↑,
故答案为:HCO3-+[Al(OH)4]-+H2O═CO32-+Al(OH)3↓;3HCO3-+Al3+═Al(OH)3↓+3CO2↑;
(4)Al3+和Na+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其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
可得r(Na+)>r(Al3+),Na首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2Na+2H2O═2NaOH+H2↑,
Al再与NaOH反应刚好生成NaAlO2:2Al+2NaOH+2H2O═2NaAlO2+3H2↑,其总反应式为:Na+Al+2H2O═NaAlO2+2H2↑,
故参与反应的Na、Al的质量比为23:27,反应得到H2的物质的量为Na的2倍,即为2xmol,
故答案为:r(Na+)>r(Al3+);23:27;Na+Al+4H2O═Na[Al(OH)4]+2H2↑;2xmol.
C、N、O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气()分子中含有______个
键,____个
键,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4)水的熔点比H2S的熔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超硬材料氮化销的晶胞如图所示,则氮化铂的化学式为_______。
正确答案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1)1s22s22p6 (2)3;1;sp2
(4)H2O分子间形成氢键 (5)PtN2
试题分析:(1)O2-核外有10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
(2)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自左而右具有增大趋势,所以第一电离能O>C。由于氮元素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3)单键都是σ 键,双键是由一个σ 键和1个π键构成的。所以根据光气的结构式可知,光气分子中含有3σ键,一个π键,碳原子含有3个σ 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杂化方式为sp2。
(4)O、S属于同一主族元素,硫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水,但水中含有氢键,导致水的熔点比H2S的熔点高。
(5)根据晶胞结构并依据均摊法可知,N原子个数=8个,Pt原子个数=8×+6×
=4个,所以其化学式为PtN2。
物质的结构是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第二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Ni相同且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为0.069nm和0.078nm,则熔点NiO_____________FeO(填“<”或“>”);NiO晶胞中Ni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
(3)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N2O4+2N2H4=3N2+4H2O,若该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形成的键有________mol。
正确答案
(8分)(1)1s22s22p63s23p63d84s2(2分);C(碳)(2分) (2)>(1分) 6(1分)(3)3(2分)
试题分析:(1)Ni的原子序数为28,根据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可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第二周期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C和O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氧元素,因此电负性较小的是C元素。
(2)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作用力越大,晶体的熔沸点越高,所以熔点NiO>FeO。NaCl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NiO的晶体结构类型与氯化钠的相同,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6。
(3)单键都是键,双键都是由1个
键和1个
键构成的,而三键是由1个
键和2个
键构成的。氮气是由三键构成的,所以1mol氮气分子中含有2mol
键。若该反应中有4molN-H键断裂,即有1mol肼参加反应,则生成1.5mol氮气,所以形成的
键有1.5mol×3=3mol。
(7分)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1)Li3N晶体中氮以N3-的形式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 ;
(2)X离子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右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______,X离子与N3-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
(3)水是生命之源,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下列是钠、碘、金刚石、干冰、氯化钠晶体的晶胞图(为按顺序排序)。与冰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______(请用相应的编号填写)
A B C D E
(4)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除氢键外,水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kJ/mol),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 kJ/mol;
正确答案
1S22S2P6(1分) Cu, Cu3N(2分) BC(2分) 20(kJ/mol)(2分)
(1)氮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所以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P6。
(2)X离子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则X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8,则是铜元素。所以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N3-离子的个数是8×1/8=1,X离子个数是12×1/4=3,所以化学式为Cu3N。
(3)冰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钠是金属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碘和干冰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A是氯化钠,B是干冰,C是碘,D是金刚石,E是金属钠,所以答案选BC。
(4)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则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的氢键是2个,所以氢键键能是(51 kJ/mol-11kJ/mol)÷2=20kJ/mol.
(12分)
Ⅰ.顺铂是美国教授B Rosenberg等人于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它的化学式为Pt(NH3)2Cl2。
(1)与NH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 、 (各举一例)。
(2)碳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其他毒副作用低于顺铂。碳铂的结构如下图:
碳铂中含有的作用力有 (填字母)。
E.金属键 F.σ键 G.π键
(3)碳铂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
(4)铂(Pt)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晶胞中铂(Pt)原子的配位数为 。
Ⅱ.原子序数小于36的元素A和B,在周期表中既处于同一周期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请写出A2+在基态时外围电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 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正确答案
(1)PH3或AsH3、H3O+或CH3-
(2)ABCFG (3)sp3和sp2 (4)12
Ⅱ 3d6 第四周期Ⅷ族
(1)1个NH3的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总数为10个电子的微粒:
Ne、HF、H2O、NH3、CH4(分子类),
Na+、Mg2+、Al3+、NH4+、H3O+(阳离子类),
N3-、O2-、F-、OH-、NH2-、CH3-(阴离子类)
(2)不同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如C-H、C-O、N-H;
相同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如C-C;
Pt形成配位键;碳氧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
(3)左侧4碳环上的C原子采用sp3杂化,碳氧双键上的C原子采用sp2杂化;
(4)看乙图:若以上层中心的铂原子为中心,分别在上、下、同平面上的面对角线上共12个;
(5)“既处于同一周期(同一横行)又位于同一族,且原子序数B比A多1”,故两者只能是第四周期,VIII族的元素,“基态B原子中含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则B的价电子排布为3d74S2,B为钴元素(第四周期Ⅷ族);则A为铁元素(价电子排布为3d64S2),则Fe2+(比铁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两电子)在基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3d6;
(9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但是至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美)成功地合成了次氟酸后,这种论点被剧烈地动摇了。他们是在0℃以下将氟化物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毫克量的次氟酸。
⑴以下两种结构式,能正确表示次氟酸结构的是 。A、H—O—F B、H—F—O
⑵次氟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次氟酸的电子式为 ,次氟酸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角 180°(填“<”或“=”)。
⑶下面给出了几个分子和基团化学键的键能:
请计算反应 2HOF(g) = 2HF(g) + O2(g)的反应热(△H),近似为 kJ/mol。从计算结果预测次氟酸的一条化学性质: 。
⑷次氟酸能被热水瞬间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物质M,M是18e-,且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写出次氟酸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9分,除最后一空及反应热2分,其余每空1分)
⑴A; ⑵0、HOF的电子式(略)、<;
⑶-338、具有强氧化性; ⑷HOF+H2OHF+H2O2
(1)氧元素能写出2对电子对,所以答案选A。
(2)由于氟元素是-1价,氢元素是+1价,所以氧元素是0价。次氟酸的电子式为,由于分子不是直线型结构,所以键角小于180°.
(3)反应热就是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因此反应热为2×424kJ/mol+2×220kJ/mol-2×566kJ/mol-494kJ/mol=-338kJ/mol,即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具有强氧化性。
(4)根据M的性质和结构可知,M应该是双氧水,方程式为HOF+H2OHF+H2O2。
26.(15分)2011年9月29日21时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迈入了新的台阶,火箭推进剂是成功发射火箭的重要因素。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和氧化剂组成,根据化学物质的形态不同推进剂可分为固体推进剂和液体推进剂,它们一般由C、H、O、N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某固体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聚丁二烯等)和氧化剂甲(一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组成,该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甲物质所含的化学键类型 ,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甲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
(2)已知某液体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肼(N2H4)和氧化剂乙组成,乙所含有的电子数和肼分子相同,常温下,乙和肼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和一种常见的稳定单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列举乙的另一种主要用途 。
A.石油产品 B.四氯化碳 C.液氟 D.纯碱
(4)戊也可作液体推进剂的氧化剂,取19.6g化合物戊,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10.0 g沉淀,生成的氧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戊的化学式为 。
(5)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由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无机盐可能的成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离子键、共价键(各1分共2分), NH4++H2OH++NH3·H2O(1分)
(2)N2H4 +2H2O2=N2 +4 H2O(2分);杀菌、消毒、漂白(1分,合理都给分)
(3)A、C(2分)
(4)6.72 (2分), C(NO2)4(写成CN4O8也给分,2分)
(5)无机盐可能是(NH4)2CO3或NH4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1分),称量固体样品的质量mg,将样品加热,并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测出沉淀的质量ng,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1)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是铵盐,所以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铵盐水解显酸性,方程式为NH4++H2OH++NH3·H2O。
(2)肼分子含有的电子数是18,所以氧化剂是双氧水,方程式为N2H4 +2H2O2=N2 +4 H2O,双氧水的主要用途是杀菌、消毒、漂白等。
(3)推进剂主要由可燃剂和氧化剂组成,所以应该选择AC。
(4)氮气是0.2mol,质量是5.6g。CO2是0.1mol,质量是4.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气的质量是19.6g-5.6g-4.4g=9.6g,物质的量是0.3mol,所以体积是6.72L。则分子中C、N、O的原子个数之比是1︰4︰8,所以化学式为C(NO2)4。
(5)该无机盐是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或是二者的混合物。而者都易分解,所以可以通过分解产物的质量多少来判断。例如称量固体样品的质量mg,将样品加热,并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测出沉淀的质量ng,通过m与n的计算获得最终结果。
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中五种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E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B、C、D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同)______,B、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大的是______
(3)B、C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晶体.
(4)E的黑色磁性晶体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处理含AO、D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D.已知:2AO(g)+O2(g)=2AO2(g)△H=-566.0kJ•mol-1 D(s)+O2(g)=DO2(g)△H=-296.0kJ•mol-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A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则L层有4个电子,故A为碳元素;B元素的一种单质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故B为氧元素;C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在第三周期中最小,故C为Na元素;D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1)sn(n+1)p(n+2),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n=2,故D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4,故D为S元素;E元素可形成多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E为Fe元素,
(1)C为Na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ⅠA族,
E为Fe元素,为2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
故答案为:三、ⅠA,1s22s22p63s23p63d64s2;
(2)B、C、D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S2-,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O2->Na+,非金属性O>S,故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H2O>H2S,
故答案为:S2->O2->Na+,H2O;
(3)B、C的单质按物质的量比1:2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
故答案为:离子键,离子;
(4)E的黑色磁性晶体为Fe3O4,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3O4+8Al9Fe+4Al2O3,
故答案为:3Fe3O4+8Al9Fe+4Al2O3;
(5)处理含CO、SO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S.
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0kJ•mol-1,
②、S(s)+O2(g)=SO2(g)△H=-296.0kJ•mol-1,
由盖斯定律,①-②得2CO(g)+SO2(g)=S(s)+2CO2(g)△H=(-566.0kJ•mol-1)-(-296.0kJ•mol-1)=-270kJ•mol-1,
故答案为:2CO(g)+SO2(g)=S(s)+2CO2(g)△H=-270kJ•mol-1.
X、Y、Z、W、Q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W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Q的核电荷数是Z与W的核电荷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X、W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
(2)写出Y2的电子式______;
(3)WZ2与XZ2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写分子式);
(4)Q在元素周期表______区(填s、p、d、ds、f),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
正确答案
X、Y、Z、W、Q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故L层有4个电子,故X为C元素;Z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故Z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故Z为O元素;Y的原子序数介于C、O元素之间,故Y为N元素;W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故W为S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Z与W的核电荷数之和,故Q的核电荷数为8+16=24,为Cr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元素,W为S元素.
故答案为:C;S.
(2)Y为N元素,氮气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WZ2为SO2,杂化轨道数为=3,采取sp2杂化,含有1对孤对电子,故空间结构为V形;XZ2为CO2,杂化轨道数为
=2,采取sp杂化,没有对孤对电子,故空间结构为直线型;SO2是极性分子,CO2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形似相溶原理,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故答案为:V形;直线型;SO2.
(4)Q的核电荷数为24,是Cr元素,处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ⅥB族,在元素周期表d区,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54s1,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
故答案为:d;3d54s1;+6.
【物质结构与性质】
(1)甲、乙两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相邻元素,甲元素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乙元素的p亚层上有3个电子.
①写出甲元素的电子排布式______,下列各化合物分子中甲元素的原子杂化方式全部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
a.H2C=CH-C≡CH
b.CH2=C(CH3)-CH2-CH3
c.C(CH2OH)4
d.
e.
f.
②甲、乙元素可形成硬度大于金刚石的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______晶体,其化学式为______.
(2)人们一直致力于人工固氮的研究以获得廉价的氮肥.科学家先后提出并合成得到固氮酶的多种模拟物.其中一类是含Mo、Fe、S原子的类立方体结构,如图所示.
图中左右两边对称,各含一个近似为立方体的结构.每个立方体含有4个Fe原子、4个S原子,它们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且原子间只有一种化学键.上述一个立方体中4个Fe原子所在的顶点连接所构成的空间几何体为______.
正确答案
(1)甲、乙两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相邻元素,甲元素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则甲是C元素,乙元素的p亚层上有3个电子,则乙是N元素.
①甲是C元素,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
a.H2C=CH-C≡CH中形成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2杂化,形成碳碳三键的碳原子含有2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杂化,故错误;
b.CH2=C(CH3)-CH2-CH3中甲基和亚甲基上的碳原子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3杂化,形成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2杂化,故错误;
c.C(CH2OH)4中所有碳原子都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3杂化,故正确;
d.中甲基上的碳原子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3杂化,苯环上的碳原子含有
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2杂化,故错误;
e.中苯环上的碳原子、形成碳碳双键的碳原子都含有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2杂化,故正确;
f.中苯环上的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2杂化,甲基上碳原子含有4个σ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用sp3杂化,故错误;
故选ce;
故答案为:1s22s22p2;ce;
②原子晶体的硬度较大,碳和氮形成的化合物硬度较大,所以属于原子晶体,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氮元素,所以碳显正价,氮元素显负价,在该化合物中,碳元素显+4价,N元素显-3价,所以其化学式为C3N4,
故答案为:原子晶体;C3N4;
(2)由信息可知,小正方体中4个铁原子应在互不相邻的顶点上,且这四个顶点连接构成正四面体,
故答案为:正四面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