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性质的研究
- 共799题
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G同主族,A与B、C、D能形成电子数相同的二种常见分子,E、F的原子序数之和是D的原子序数的3倍,D、E、F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
(1)三种元素的名称.B______,D______,F______.
(2)A与D、A与G均可形成18e-的化合物.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A、D、E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形成的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4)E离子的半径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F离子的半径;E 和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写出由上述各种元素形成的粒子中与BC-电子数相等的三种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由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与B、C、D能形成电子数相同的二种常见分子,由常见的10e-和18e-微粒可知,则A为氢,B为碳、C为氮、D为氧;D、G同主族,则G为硫;E、F的原子序数之和是D的原子序数的3倍,D、E、F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由=12可知,E为钠,F为铝,
(1)B为碳,D为氧,F为铝,故答案为:碳;氧;铝;
(2)A与D、A与G均可形成18e-的化合物为H2O2、H2S,H2O2具有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H2O2+H2S=S↓+2H2O,
故答案为:H2O2+H2S=S↓+2H2O;
(3)A、D、E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形成的物质有Na2O2、Na2O、NaOH等,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为Na2O2,其电子式为
,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为Na2O,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
(4)E、F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铝离子的半径小,E 和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大于;Al(OH)3+OH-=AlO2-+2H2O;
(5)BC-电子数为6+7+1=14,N2的电子数为7×2=14,CO的电子数为6+8=14,C2H2的电子数为6×2+1×2=14,故答案为:N2;CO;C2H2.
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W的周期表位置为______;Z的最简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
(2)M元素单质与同周期的最活泼金属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X与Y形成的最简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所以X是H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数最多是8个,所以Y是C元素; 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M为Al元素;Z、W是同周期的相邻元素,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Z的原子序数小于W,W的原子序数小于13,所以Z是N元素,W是O元素.
(1)O元素原子核外有2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O元素处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
(2)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
(3)甲烷是正四面体构型,故答案为:正四面体.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C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B、D、E属于同一周期,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E元素的质子比D元素的质子数多两个.据此填空:
(1)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A、B、C、D、E的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2)A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属于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3)C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由电子式表示D和B所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______.
(4)E的氧化物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设A的原子序数为x,根据A、B、C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则C的原子序数为x+2,B的原子序数为x+9,又A、C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则有x+x+2=x+9,x=7,所以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B、D、E属于同一周期,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D为Na元素,E元素的质子比D元素的质子数多两个,则E为Al元素,
(1)A为N元素,原子序数为7,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位于第二周期、第VA族,根据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知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F2单质的氧化性最强,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VA族;F2;
(2)A的氢化物为NH3,为共价化合物,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其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共价;
(3)C的氢化物为HF,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D和B所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
;
(4)E的氧化物为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Al2O3═2AlO2-+H2O,
故答案为:2OH-+Al2O3═2AlO2-+H2O.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A、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 2mol•L-1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A元素是______,B元素是______,D元素是______.(写元素符号)
(3)A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则A为Na元素;5.8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 2mol•L-1盐酸完全反应,n(H+)=n(OH-),设B的化合价为x,摩尔质量为y,则×2=0.2,显然x=2,y=24符合,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B的质子数为12,即B为Mg元素;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则C为Cl元素;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次外层为2,最外层为6符合,即D为O元素,
(1)C为Cl,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最高价为+7价,则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三;ⅤⅡA;HClO4 ;
(2)由上述推断可知,A为Na,B为Mg,D为O,故答案为:Na;Mg;O;
(3)A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为Na2O,其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Na2O;
;
(4)C元素的单质为Cl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 +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 +2OH-=Cl-+ClO-+H2O.
W、Y、Z、Q、R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Q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R元素的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是W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W、Y、Z、Q、R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l)W、Y、Z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在上述三种元素的原子中,写出与WZ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式 。
(2)已知Y2Q2分子存在如下所示的两种结构(球棍模型,短线不一定代表单键)
该分子中Y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杂化。
(3)W2-2阴离子的电子式为 ,Z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
(4)YQ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Y和Q两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相比较,高者是 (写分子式).往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的YH3(Y的氢化物分子式),可生成配离子[Cu(YH3)4]2+,但YQ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 。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RZ的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那么在RZ晶体中距离R2+最近且等距离的R2+有 个。若在RZ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最近距离为a cm,晶体密度为ρg/cm3,则阿伏伽德罗常数NA的表达式为 mol-1。
(6)已知非整数比化合物R0.95Z,其晶体结构与NaCI相似,但由于R、Z离子个数比小于1:1,故晶体存在缺陷。R0.95Z可表示为( )
正确答案
(1)N>O>C; N2O
(2)SP2
(3) ; 2s22p4
(4)三角锥形;HF;由于电负性F>N>H,在NF3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原子,使得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与Cu2+配位
(5)12;36/ρa3
(6)B
(1)根据题意“W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1s22s22p2,W应为C,“Q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Q应为F,“R元素的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是W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R的电子排布式应为[Ar]4s23d6,R为Fe,W、Y、Z的电负性关系为N>O>C;CO2的电子数为22,与其是等电子体的是N2O。
据键角为120 。,故Y原子的杂化方式应为SP2。
联想到CaC2,可写出C2-的电子式;Z为氧,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
联想NH3的空间构型,则NF3应为三角锥形。NH3与HF的沸点相比较,因电负性F>N,HF的氢键强于NH3的氢键,故HF沸点较高。氨易于与Cu2+形成配离子,而NF3难与Cu2+形成配离子,由于电负性F>N>H,在NF3分子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原子,使得N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与Cu2+配位
首先对NaCl的晶体结构要熟悉,在晶体中间从三维方向用三个 面去切割,可以得到三个平面,在每一面上,距离中心Na+最近的 Na+有4个,则晶体中共有12个。据上面推得可知,R为Fe,则FleO的摩尔质量为72。在NaCl晶体中,每个晶胞含有4个NaCl,故FeO中,
NA(2a)3ρ/4=56+16,NA=36/a3ρ
(6)设R2+有x个,则R3+就有0.95-x,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等式(+2X)+[+3(0.95-X)]+(-2)=0,解得X=0.85,故R0.95Z可表示为R0.852+R0.103+Z,选项B正确。
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写出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2)PO43—的空间构型是 。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
(4)胆矾CuSO4·5H2O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含有的微粒间作用力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金属键
d.配位键 e.氢键 f.非极性键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 mol 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 。
(6)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正确答案
(1)[Ar]3d9 (2)正四面体 (3)sp3 (4)abde
(5)2NA或2mol (6)CuH
试题分析: (1)Cu原子序数为29,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2+电子排布式为[Ar]3d9。(2)PO43—中P价层电子对数=(5+0×4+3)/2=4,P与4个O形成4个键,离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3)N2H4分子中N形成3个键还有1对孤对电子,N杂化类型为sp3。(4)CuSO4·5H2O组成为[Cu(H2O)4]SO4·H2O,[Cu(H2O)4]2+与SO42-以离子键结合,Cu2+与H2O以配位键结合,H和O以极性共价键结合,结晶水中的H和O分别和O和H形成氢键。(5)CN-中C和N形成三键,三键中有1个
键和2个
键。(6)晶胞中Cu个数为1/6×12+1/2×2+3=6、H个数为1/3×6+4=6。
键、
键 晶胞计算
我国部分城市灰霾天占全年一半,引起灰霾的PM2.5微细粒子包含(NH4)2SO4、NH4NO3、有机颗粒物及扬尘等。通过测定灰霾中锌等重金属的含量,可知目前造成我国灰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是交通污染。
(1)Zn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42—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用文字描述)。
(3)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引发二次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中含有NOx、O3、CH2===CH—CHO、HCOOH、 (PAN)等二次污染物。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N2O结构式可表示为N===N===O
b.O3分子呈直线形
c.CH2===CH—CHO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d.相同压强下,HCOOH沸点比CH3OCH3高,说明前者是极性分子,后者是非极性分子
②1 mol PAN中含σ键数目为________;
③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5]SO4,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填数字)。
(4)测定大气中PM2.5的浓度方法之一是β射线吸收法,β射线放射源可用85Kr。已知Kr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晶体中与每个Kr原子相紧邻的Kr原子有m个,晶胞中含Kr原子为n个,则m/n=________(填数字)。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2)正四面体形 (3)①ac ②10NA(或10×6.02×1023或6.02×1024) ③6 (4)3
(1)Zn为30号元素,Zn2+先失去4s上面的2个电子。(2)SO42—中,S无孤电子对,S与O形成四根化学键,故S为sp3杂化,故SO42—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3)①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N与O之间为双键,a正确;O3与SO2互为等电子体,为V形分子,b错误;CH2===CH—CHO中每个碳原子均相当于形成三根键,故均为sp2杂化,c正确;HCOOH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故沸点高,d错误。②PAN中所有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为σ键,—NO2的结构为。③配体位于方括号中,由1个NO和5个H2O构成,则配位数为6。(4)以顶点计算,与之相邻最近的Kr位于三个面心上,而顶点的原子为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心上的Kr为两个立方体共有,故最近的Kr为3×8/2=12(个),晶胞中Kr有8×1/8+6×1/2=4(个),两者比值为12∶4=3。
A、B、C、D、E 5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 同主族.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2)C、E 两种元素可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3)化合物BC与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1.6gB2A4液体与C2气体反应生成B2气体和液态A2C,放出31.05kJ的热量,写出1molB2A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由短周期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则A为氢元素;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则B为氮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个,则K层电子为2,L层电子为6,即C为氧元素;C、E 同主族,则E为硫元素;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D的最外层电子为1,质子数为11,则D为钠元素,
(1)B为氮元素在第2周期,最高价为+5价,则在第ⅤA 族,故答案为:2;ⅤA;
(2)C为氧,E为硫,S有+4、+6两种常见的正化合价,则二者形成常见的化合物为SO2或SO3,故答案为:SO2或SO3;
(3)NO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该反应为2NO+O2=2NO2,故答案为:2NO+O2=2NO2;
(4)B2A4为N2H4,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1.6gB2A4液体与C2气体反应放出31.05kJ的热量,则1molB2A4液体与C2气体反应放出热量为31.05kJ×=621.0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N2H4(l)+O2(g)=N2(g)+2H2O(l)△H=-621.0 kJ•mol-1,
故答案为:N2H4(l)+O2(g)=N2(g)+2H2O(l)△H=-621.0 kJ•mol-1.
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只含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B的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C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B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5倍.试推断这三种元素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只含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则A为H元素;B的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处于ⅣA族,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非金属性最强,故B为碳元素;C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B的最外层电子数的3.5倍,则C元素质子数为3.5×4=14,则C为硅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C、C为Si,
故答案为:H、C、Si.
①~⑧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元素.
请回答:
(1)元素③④⑧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元素⑤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元素⑥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
(4)某同学为了比较元素②和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请回答:
a.X是______(填化学式),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b.能说明元素②和硅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5)请设计实验比较元素⑥与⑦金属性的相对强弱______.
正确答案
由元素在周期表在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O,④为F,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Cl.
(1)③为O,④为F,⑧为Cl,F的非金属性最强,则HF最稳定,故答案为:HF;
(2)⑤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0H)3,反应的离子反应为OH-+Al(0H)3═AlO2-+H2O,故答案为:OH-+Al(0H)3═AlO2-+H2O;
(3)⑥和⑧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
(4)a.X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则试剂为NaHCO3,B装置的作用为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故答案为:NaHCO3;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b.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实验观察到C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发生的反应为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则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故答案为:C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⑥为Mg⑦为Al,证明金属性的强弱,则取一小段镁条和一小片铝片,磨去表面氧化膜,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各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剧烈的金属性强,故答案为:取一小段镁条和一小片铝片,磨去表面氧化膜,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各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