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信息① 原子半径大小:A>B>C>D

信息② 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

甲: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乙:无色,无味而易燃,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

丙: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消毒杀菌。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丙           (写化学式)写出其分子的的电子式         

(2)写出A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                。将该元素的单质溶于水,形成的平衡体系中所有离子的浓度按由大到小排序:                                

(3)B形成的单质晶体可能为         

A.离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原子晶体      D.金属晶体

(4)C的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存在着相似性和递变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H2O、H2S、H2Se、H2Te的顺序依次减弱

B.其氢化物中的键长按O—H、S—H、Se—H、Te—H的顺序依次减小

C.其氢化物的沸点按H2O、H2S、H2Se、H2Te的顺序依次增强

D.其阴离子的还原性按O2–、S2–、Se2–、Te2–的顺序依次增强

(5)与氩原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微粒有HCl、H2S、PH3、SiH4,以及还有_______ 、___________等(例举两种即可)

正确答案

(1)HClO(1分)l(1分)。

(2)3S23P (1分) [H+]>[Cl-]>[ClO-]>[OH-] (1分)  

(3)BC(1分)

(4)AD(1分)

(5)F2 H2O2、N2H4、C2H6、CH3OH (2分)

试题分析:根据信息确定甲为水,乙为甲烷,丙为次氯酸;A、B、C、D分别为Cl、C、O、H四种元素。(1)次氯酸分子中氧原子分别与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

(2)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H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次氯酸是弱电解质,部分水解HClOH++ClO-,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为 [H+]>[Cl-]>[ClO-]>[OH-] ;

(3)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金刚石为原子晶体,C60为分子晶体,石墨为混合晶体等;

(4)氧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正确;B、键长与原子半径一致,错误;C、水中含有分子间氢键,溶沸点较高,错误;D、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与其原子的非金属性相反,正确;

(5)18电子微粒有F2 、H2O2、N2H4、C2H6、CH3OH ,其中前两个重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B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D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E元素与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相邻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差3,且E元素的基态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2)用元素符号表示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低到高的排序_________。

(3) A元素与B、C元素可形成化合物B2A4、C2A4

①B2A4的结构式为_________。

②下列有关C2A4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一个该分子中含有4个σ键

b.该分子可作为配位体形成配位键

c.该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1mol该分子最多可形成4mol氢键

e.该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

f.该分子中C的原子轨道是sp3杂化

(4)B单质的一种的晶体结构如图甲所示,E单质的一种的晶体结构如图乙所示。

则图中的单质B的名称_________,图甲中B原子的配位数与图乙中E原子的配位数之_________。

E元素与D元素形成的ED晶体与NaCl晶体一样,欲比较ED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需考虑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最新资料显示,F单质的晶胞可能有多种,若其晶胞分别以六方紧密堆积和面心立方堆积存在时,其单质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每空2分,第(4)第1空1分,共计15分)(1)3d64s2(2)B<D<C

(3)   ② b、e、f(全对2分,选对1~2个得1分,选错一个均不得分)

(4)金刚石;1:2 ;离子的半径与离子所带的电荷

(5)3:8

试题分析:B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总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所以B是碳元素。D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因此D是氧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B和D中间,则C是氮元素。E元素的基态原子有4个未成对电子,这说明E应该是第四周期元素,可能是Cr或Fe。E元素与F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相邻的族,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差3,所以E只能是Fe,F是Cu。

(1)铁的原子序数是26,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自左而右具有增大趋势,所以第一电离能O>C。由于氮元素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3)A元素与B、C元素可形成化合物B2A4、C2A4,这说明A应该是氢元素。

①B2A4是乙烯,其的结构式为

②C2A4的结构式是,所以a. 一个该分子中含有5个σ键,a不正确;b.该分子中氮元素含有孤对电子,所以可作为配位体形成配位键,b周期;c.该分子不对称,是极性分子,c不正确;d.由于氮元素可以形成氢键,所以平均1个N2H4分子可以形成6÷2=3个氢键,因此1mol该分子最多可形成3mol氢键,d不正确;e.氢键不是化学键,不影响物质的稳定性,即该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e正确;f.该分子中N原子的原子轨道是sp3杂化,f正确,答案选bef。

(4)根据晶胞的几个可知,甲是金刚石。根据晶胞结构可知,金刚石中配位数是4,而铁是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是8,所以甲中B原子的配位数与图乙中E原子的配位数之1:2;E元素与D元素形成的ED晶体与NaCl晶体一样,都是离子晶体,所以欲比较ED与NaCl的晶格能大小,应该比较晶格能大小,即需要考虑的数据是离子的半径与离子所带的电荷。

(5)体心立方晶胞中铜原子个数=1+8×=2;面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铜原子个数=6×+8×=4。设铜原子半径是a,六方紧密堆积和面心立方堆积的边长分别为x和y,则x2+2x2=(4a)2、y2+y2=(4a)2,解得x=、y=,所以根据×NA=2、×NA=4可知,二者的密度之比ρ1:ρ2=3: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X、Y、Z、W、Q、R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X、Y、Z三种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W的氯化物的熔点比Q的氯化物的熔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谱证实元素W的单质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有[W(OH)4]-生成,则[W(OH)4]-中存在(填字母)_____________。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4)含有X、R和镁三种元素的某种晶体具有超导性,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R原子有       个。

正确答案

(1)3(2分)  C  O  N(2分)

(2)低 (2分)  W的氯化物为分子晶体,Q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3分)

(3)ac (2分) (4)MgNi3C (2分)  12(2分)

试题分析:X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级中,且每个能级中的电子总数相同,说明是1s22s22p2,就是C,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是N,Z元素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是O,根据W的电离能第一、二、三数据小确定是Al,Q为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K,元素R位于周期表的第10列,第四周期,是Ni。(1)N1s22s22p3,未成对电子数为3,(4)根据分摊原则,可以确定分子式MgNi3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均小于18,A和B在同一周期,A原子的电子式为

,B原子L层的电子总数是K层的3倍;0.1mol C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2.24L氢气(标准状况),同时它的电子层结构变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离子的半径比C离子的小,D离子与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元素A、B、C、D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D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______周期______族.

(3)用电子式表示A的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______.

(4)A和B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

(5)B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如何证明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1)B原子L层的电子总数是K层的3倍,则B的原子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6,应为O元素,根据A的电子式可知A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应为周期表第ⅣA族元素,又原子序数小于O,应为C元素,0.1mol C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2.24L氢气(标准状况),则C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离子的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C为Mg元素,D离子的半径比C离子的小,D离子与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应为Al元素,故答案为:碳,氧,镁,铝;

(2)D为Al元素,原子序数为1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ⅢA族,

故答案为:三,ⅢA;

(3)A的气态氢化物为CH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

+4H•→

,故答案为:

+4H•→

(4)A和B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化合物为CO2,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5)B与C形成的化合物为MgO,为离子化合物,可用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验证,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导电,而共价化合物不导电,

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检验方法为:验证其熔融物是否导电,若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若不导电则为共价化合物.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区的元素是    (填编号)。 

(2)元素⑥形成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的立体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3)元素②的一种氢化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常把该氢化物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有关该氢化物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4)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nn,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孤电子对数为    ;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分子X构形为    ;X在①与③形成的分子Y中的溶解度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5)科学发现,②、④、⑨三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晶体具有超导性,其晶胞的结构特点如图(图中②、④、⑨分别位于晶胞的体心、顶点、面心),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1)⑨ (2)正四面体形 sp3 (3)BD

(4)3 三角锥形 在NH3分子和水分子间有氢键作用

(5)MgNi3C

(1)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回答。(2)⑥对应的含氧酸根是S,根据电子互斥理论,可判断S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3)元素②为碳元素,根据该元素的氢化物地位和用途可判断该氢化物为CH2CH2(乙烯),该分子中C—H键为σ键,CC双键中有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其中C原子采用sp2杂化。该分子高度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选项BD正确。(4)nsnn为p区元素,原子排布到p轨道时,s轨道应填充2个电子,故n=2,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3。该元素为N元素,其中2s轨道中的电子为孤电子对。①为H元素,N与H形成NH3,由于N原子存在孤电子对,故NH3分子为三角锥形。①和③形成的化合物为H2O,NH3和H2O之间可形成氢键,故NH3易溶于水。(5)②、④、⑨对应的元素为C、Mg和Ni元素。C原子处于体心,即平均每个晶胞含有1个碳原子;Mg原子处于顶点,平均Mg原子个数为8×1/8=1;Ni原子位于面心,Ni原子个数为6×1/2=3,该化合物化学式为MgNi3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的工业废渣,其中含莫来石(Al6Si2O13)的质量分数为38%,还有含量较多的SiO2。用粉煤灰和纯碱在高温下烧结,可制取NaAlSiO4,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Al6Si2O13+3Na2CO3 →2NaAlSiO4 + 4NaAlO2+3CO2↑,结合上述反应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元素中,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其氧化物属于         晶体。

(2)上述元素中有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其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二氧化碳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型。

(4)上述元素中有两种元素是同一主族,可以作为判断两者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是(填编号)。

a.该两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向

b.最高价氧化物熔沸点高低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d.单质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正确答案

(10分)(每空2分)

(1)第三周期ⅣA族。原子(2) Al  Si  C(3) 直线(4) a c(只选一个对给1分)

试题分析:(1)题中涉及5种元素:C、O、Na、Al、Si,其中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为Si元素,Si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2)Al、Si、C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Al和Si处于同一周期,Al原子序数小于Si,其原子半径大于Si;Si和C属于同一主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则硅的原子半径大于碳,所以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Al>Si>C。(3)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型分子。(4)a.根据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情况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因为吸电子能力强的非金属性强,共用电子对偏向,否则共用电子对偏离,故a正确;b.最高价氧化物熔沸点高低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c正确;d.单质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a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冰晶石(Na3AlF6)是工业上冶炼铝的助熔剂,制取冰晶石(Na3AlF6)的化学方程式为2Al(OH)3+12HF+3A =2Na3AlFs+3CO2 +9H2O。

(1)熔融晶体A时痛要破坏的作用力是  ,冰晶石中的配位体是      

(2)上述反应的生成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3)上述反应的反应物中有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邻,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者的电负性大小:             ;写出含有其中电负性较小元素的原子,且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呈“V”形的物质的化学式(单质和化合物各写一种)                、                 。

(4)某种Al—Fe合金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若晶胞的边长为a nm,则合金的密度为      g• cm-3

正确答案

(1)离子键;F      (2)sp;直线型

(3)2F2+2H2O==4HF+O2;H2O(或其他合理答案);O3

(4)Fe2Al(或AlFe2);

试题分析:(1)根据原子守恒可知A为Na2CO3,属于离子化合物,反应中会破坏离子键。Na3AlF6中AlF6-是配离子,Al是中心原子,F-为配位体。

(2)CO2是非极性分子,中心原子C的轨道杂化方式为sp,分子构型是直线型。

(3)相邻的两种元素是F和O,F的电负性较大,非金属性强,F2可将水中的氧置换出来。含有O且分子构型是“V”型的分子有H2O、SO2、O3等。

(4)晶胞中含有铁原子个数为个,含有Al原子为4个,因此化学式为Fe2Al。设该晶胞的密度为ρ,则有ρ·(a×10-7)3·NA=4×(56×2+27),则ρ=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种化学元素。

(1)T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Q、R、M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3)根据下列说法填空:

①G单质的熔点高于J单质,是因为                           

②将J2M2溶于水,要破坏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

③RE3沸点高于QE4是因为                                        

④一个Q2E4分子中E的         轨道与Q的         轨道形成σ键。

(4)G与R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G3R。该晶体具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每层中,G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每个六边形的中心有一个R原子。层与层之间还夹杂一定数量的原子。请问这些夹杂的原子应该是                   (填G或R的元素符号)

正确答案

(1)[Ar]3d5(2)N>O>C

(3)①锂的金属键大于钠

② 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③氨分子间有氢键,而甲烷分子间没有氢键④1S轨道、SP2杂化轨道(各1分)(4)Li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E是H、G是Li、J是Na、Q是C、R是N、M是O、T是Fe、X是Cu。

(1)半充满是稳定性强,所以根据构造原理可知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5

(2)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N原子中3p电子属于半充满,稳定性强,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3)①Li和Na均是金属晶体,但离子半径是锂的小于钠的,因此金属键强,熔点高。

②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③氨气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甲烷的。

④在化合物乙烯中氢原子的1s轨道与同一种的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

(4)平面六边形的每一个顶点被周围的3各六边形共用,所以1个六边形含有的Li是6×1/3=2。N原子在中间,完全属于该六边形。因为化学式为Li3N,所以中间夹杂的是Li。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在常温下,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都是无色气体,它们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个C分子中含有Z元素的原子个数少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Y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该电源被称为______.

(3)A的化学式为______.

(4)已知Y的单质与Z的单质在适当催化剂和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C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短周期中形成无色气体单质的只有H2、N2、O2(稀有气体除外),三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16,三种单质相互化合可以得到NO、H2O、NH3,且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则B为H2O、C为NH3、Z为氢,由转化关系可知,故A为NO,X为氧,Y为氮,

(1)O元素的质子数为8,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第二周期VIA族;Y为氮元素,原子序数为7,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族;7;

(2)X的单质与Z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是氢氧燃料电池,故答案为:氢氧燃料电池;

(3)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O,故答案为:NO;

(4)氮气与氢气在适当催化剂和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

故答案为:N2+3H22N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M、A、B、D、N、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

的气体,N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A、B、D、E分别在右表(周期表的一部分)占有相应的位置,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试回答:

(1)A、B、D、E四种元素分别与M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2)M、D、E、N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写离子符号)______.

(3)A、B、D、M可组成多种18电子分子,请写出1种具有18电子的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

(4)由A、D、N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其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

(5)元素B的氢化物与元素D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在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6)在由M、D、N、E四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少量的Ba(OH)2溶液,写出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M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M为H;N元素的原子半径是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则N应为第三周期第ⅠA族的Na;结合图中的位置,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为x+1,c为x+2,E为x+10,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所以x+x+1+x+2+x+10=37,x=6,即A为C,B为N、D为O,E为S,

(1)A、B、D、E四种元素分别与M元素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B与M、C与M的分子中含有氢键,但H2O的沸点最大,故答案为:H2O;

(2)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氧离子与钠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氧的原子序数小离子半径大,则离子半径为S2->O2->Na+>H+,故答案为:S2->O2->Na+>H+

(3)由原子的质子数可知,具有18电子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3OH或CH3CH3等,故答案为:CH3OH;

(4)由A、D、N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其水溶液呈碱性,该无机物为碳酸钠,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离子反应为CO32-+H2O⇌HCO3-+OH-,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

(5)元素B的氢化物与元素D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为4NH3+3O22N2+6H2O,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气为氧化剂、氨气为还原剂,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故答案为:3:4;

(6)由M、D、N、E四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为NaHSO4或NaHSO3,滴入少量的Ba(OH)2溶液,Ba(OH)2完全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H++2OH-+SO42-+Ba2+═BaSO4↓+2H2O或2HSO3-+2OH-+Ba2+═BaSO3↓+2H2O+SO32-,故答案为:2H++2OH-+SO42-+Ba2+═BaSO4↓+2H2O或2HSO3-+2OH-+Ba2+═BaSO3↓+2H2O+SO32-

下一知识点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性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