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张謇在《致袁世凯函》中指出,当时中国“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据此判断,该信函书写于

[ ]

A1894年

B1898年

C1905年

D1911年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初,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这说明该公司的生产

[ ]

A排斥西方文明

B坚持自给自足

C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D资金技术雄厚不需外援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

A拒俄运动

B收回路矿权利运动

C抵制美货运动

D预备立宪运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期间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品所获奖项计1211枚,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获奖产品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等产品获得金奖。近代工业产品则少有奖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国政府注重发展实业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

D中国工业基础依然薄弱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11年中国草帽辫(欧洲妇女装饰用品)输往欧洲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又增至771万余两。同期中国面粉畅销英、法、俄、东南亚等国。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 ]

A海外市场影响着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华势力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正确答案

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