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共385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张謇在《致袁世凯函》中指出,当时中国“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据此判断,该信函书写于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20世纪初,商办安徽全省铁路有限公司章程规定:“本公司拟全招华股,不招洋股,以合自办二字。”这说明该公司的生产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费正清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在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展品所获奖项计1211枚,在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获奖产品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等产品获得金奖。近代工业产品则少有奖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1911年中国草帽辫(欧洲妇女装饰用品)输往欧洲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又增至771万余两。同期中国面粉畅销英、法、俄、东南亚等国。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A
已完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