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内容和中共十四大无关的是

A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的农民中盛传一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欧盟与它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都推动了区域内政治、经济间的交流合作

C加强了区域内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②农民购买能力增强③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国企改革的目的有

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增强企业活力③巩固壮大公有制经济④完全实现我国经济的公有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其中“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B发表了南巡讲话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开发和开放浦东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同于农村经济改革的步骤是()

A以放宽政策推进改革深入

B以市场经济调节企业生产

C以法制建设促进企业改制

D以国有资产增值改革管理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

A一化三改

B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

D国企改革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国共的十年对峙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