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北疆的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海拔最低处,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处。艾比湖平均水深仅1.4米,约2/3水域面积水深小于1米,最深处不足3米。图a示意艾比湖流域示意图,图b示意艾比湖周边示意图,图c为艾比湖旁边的晒盐田。

(1)简述艾比湖面积缩减速度快的原因。(6分)

(2)分析b、k两河河口三角洲位置自1966年至今的变化趋势。(12分)

(3)分析艾比湖建盐场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入湖水量迅速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水浅(湖盆浅宽);湖底地势开阔平缓。(答其中3点)

(2)b河(河口三角洲):艾比湖水位下降,(2分)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2分)三角洲位置前移。(2分)

k河(河口三角洲):沿途取水剧增导致河流水量锐减,(2分)搬运作用显著减弱,(2分)三角洲位置后退。(2分)

(3)(艾比湖为)内流湖,盐度高;(2分)湖边地势平缓,易挖掘盐田;(2分)位于西风带,刮风日数多,位于山口,风力强;(2分)地处内陆,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2分)

试题分析:

(1)新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加上人们生产生活用水,使得入湖水量少,同时蒸发旺盛,造成艾比湖面积迅速缩减。另外,湖盆较浅,湖底地势开阔平缓也是湖泊面积减少迅速的原因。

(2)艾比湖水位降低,b河入湖口随之向盆地中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k河水量减少,在流向湖泊的过程中消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内陆湖,湖水盐度高,有晒盐的原料;地形平坦,有晒盐的地形条件;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并且多大风,是晒盐的气候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21 ℃  (2)画图略  2 000  (3)鞍部  (4)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5)画图略。

本题考查阅读和分析等高线图的能力。根据等高线图,可先读出A、B两点的海拔分别是1 300米和800米,根据对流层中气温垂直递减的规律可算出A地应比B地要低3  ℃,故A地气温为21 ℃。河流应发育在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的山谷处,顺着山谷中等高线弯曲最大的点连线可得出山谷线,即河流的集水线,河流就发源于这里。画出小河后,找到其与1 000米、600米这两条等高线的交点,量出这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对照图左下角的比例尺就可算出水平距离了。C是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地势相对较低处,为鞍部。AB是一个背斜,按照道理应是越朝中部地势越高,但从图中可看出A、B之间的中部地势反而较低,这是地形倒置的结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的作用,岩石较为破碎,易被侵蚀掉,因此地势越来越低,而两侧地区不易侵蚀,反而显得越来越高了。在绘制剖面图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水平、垂直比例尺,并注意几个控制点,最后将之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可。另要注意两条300米等高线之间地势变化的趋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______。(2分)

(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为       。(2分)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乙、丙、丁三处中       处较好。(2分)

正确答案

(1)丁 丙 

(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3)乙

试题分析:

(1)向斜是中间老新,两侧老,向下弯曲。断层是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2)乙处向上弯曲,受张力容易遭受侵蚀。

(3)乙是背斜,稳定无地下水,相对好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8分)

(1)该地地形类型是          。(将图中50米改为8米)

(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            力的作用。

(3)甲地地下的地质构造是          。石油、天然气多存储于      (甲/乙)处地下;如果在该地地下较深处修一条东西向隧道,应选择       (甲/乙)地。

正确答案

(1)平原(2)水平挤压(3)背斜 甲 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7分)

(1) 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 C              

(2) 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原因是             

(3) 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4) 新华社3月25日消息,多灾多难的阿富汗发生里氏6.0级地震,至今已知有4800人死亡。试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2) ③和④ 板块的消亡边界  (3)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 (4)因为阿富汗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处,地壳较活跃。(或阿富汗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较活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填写板块名称: D____________板块__E_____________板块__F_____________板块

(2)A板块和E板块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山脉。B板块和F板块碰撞,形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山脉。A板块和D板块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山脉。

正确答案

(1)填写板块名称:非洲    印度洋    南极洲  

(2)喜马拉雅     安第斯      阿尔卑斯      

(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根据图示:图中D为非洲板块;E为印度洋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相互碰撞形成高大的皱褶山脉。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了安第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形成了阿尔卑斯山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锋面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的锋面性质为      锋,乙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2)实地勘测中能够在   (甲、乙、丙、丁)找到油气资源;按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划分,油气资源属于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3)造成图示地区出现乙地背斜成谷、丙地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1)暖锋(暖);连续性降水(降水、阴雨)

(2)乙 ;  B(非可再生资源)

(3)外力作用

试题分析:

图中冷暖气团运动方向大致相同,故为暖锋。乙地此时被冷气团控制,位于暖锋锋前,会出现连续性降水。

背斜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上层为天然气,下层为石油。图中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油气资源是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呈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变得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这种地形倒置现象主要是受外力作用的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图(12分)

(1)常见的地质构造有______、_______ 。

(2)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D处构造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处地貌名称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处。

(6)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褶皱 断层

(2)D 岩层向下弯曲

(3) 山谷(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4)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5)D  C

(6)D 工程难度系数小

试题分析:(1)直接根据图示的岩层弯曲判断为褶皱,岩层的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2)图示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3)图示D处的地貌中低周高,故判断为谷地,形成原因主要从外力侵蚀角度分析。(4)C处的地貌中高周低,故判断为山岭,形成原因主要从向斜槽部的挤压力作用,抗侵蚀能力强分析。(5)掌握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基本原理。(6)挖隧道应选择背斜结构,主要从背斜的拱形弯曲符合力学原理和不易漏水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岩层的弯曲和变位,并能结合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的差异和外力作用对构造地貌的作用等内容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断层  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

(2)E2E3  J2J3、K1K2

(3)前 向斜

(4)岩层断裂后遭侵蚀而成

(5)A 此处为向斜构造

此题考查读图分析及判断能力。从图中可看出,F1F2、F3F4两侧的同一种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故为断层;沿F1F2线,两侧岩层有位移的地层是先于断层形成的,无位移的是后于断层形成的。从图中可看出,E2E3形成于断层形成之后,J2J3、K1K2形成于断层形成之前;由F3F4两侧岩层位移可知,F1F2形成较早,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岩层中部新,两侧老,故为向斜构造;从图中可看出,河流沿断层线延伸,原因是岩层断裂处易遭侵蚀;A处为向斜,是典型的储水构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6分)

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黄山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黄山雄踞于我国________省南部地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

(1)安徽(1分) 岩浆岩(侵入岩)(1分)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1分)、地壳运动(或地壳抬升)(1分)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1分)、侵蚀作用(1分)

27.考查岩浆岩的分类及其成因。黄山主要由花岗岩构成,花岗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黄山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球上地表基本形态的形成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塑造地球地表基本形态形成的主要是内力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1: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2分)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分析M国成为该地区小麦输出大国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4)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①处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②处由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作用形成。

(2)地势相对平缓,河流众多;河流之间的分水岭海拔较低,便于修建运河;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而平稳。

(3)M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水系众多,灌溉便利;降水适中,分配均匀;纬度较低,光热条件好。

(4)该国1973年以来,大量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费;发展核能与新能源;能源自给率上升很快。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铀矿资源丰富,污染小,技术力量雄厚。

(1)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②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有褶皱带,应存在内力作用和河流侵蚀作用。

(2)从地形地势、河网密度、降水等方面分析。

(3)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4)分析表中数据,主要是煤炭、石油和核能、水电的比重和变化。分析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要从原料、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入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

F为             板块,A为               板块,B为             板块

(2)红海是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填字母)

相互            (运动方式)形成的。

正确答案

(1)南极洲  亚欧  非洲

(2)B  C  张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

(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方向力的作用,属于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运动和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挤压 水平 升降 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堆积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地面隆起,接着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抬升,接着受外力沉积

(4)甲 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对地表形成的影响。本题的难点在于第(3)(4)题。甲构造顶部缺失,说明曾受外力侵蚀作用,当时该地是出露地表的。后有新的沉积物,说明该地相对于周围又发生下降运动。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考虑,隧道工程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即甲处。向斜是储存地下水的构造,打井应选在乙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钻探石油应选在甲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2.①处地质构造是                 ,②处地貌是                 ,一般分布在

            地区。

3.一般来说,①③④⑤四地中,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是     地,该地向东越远,沉积物颗粒越       

4.在图中空白框⑥内画出岩块相对位移的方向。

5.在甲、乙两处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        处,在采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

的是        处;如果在丙处地层中发现三虫化石,则该地层所属的地质年代可能是

        

正确答案

1.D 

2.断层 冲积扇  山地河流流出山口 

3.⑤ 小  

4.↖  

5.乙 甲 古生代

下一知识点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