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A是_________________,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B地钻井,是否可能找到石油?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_________________,该岩体附近是否可能找到大理岩?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残留成山

(2)可能    背斜结构有利于石油的存储

(3)花岗岩  可能   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层中,石灰岩可能变质而形成大理岩

(4)滑坡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形成的地貌。A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该地形成山地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残留成山。在B地钻井可能找到石油,因背斜结构有利于石油的存储。从图中各类岩层的相互关系看,最晚形成的岩体是花岗岩,该岩体附近可能找到大理岩,因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层中,石灰岩可能形成变质岩。图中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分析回答: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1)M处是背斜。地壳运动使M处岩层向上拱起。

(2)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1)从岩层的弯曲程度来看,M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

(2)O地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岩,而图中该岩石遭到风化,所以该岩石首先被抬升到地表,然后遭到外力风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23是“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0分)

52.①处地质构造是           ,该处河流不宜修建电站大坝,原因是              

53.②处地貌名称是             ,一般分布在               地区,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54.根据这里丰富的含煤地层,可以推断在地质史上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若在a、b两处采煤,分别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简述其原因。

                                                                              

                                                                           

正确答案

52.断层       地质不稳定,岩石破碎易渗水。

53.冲积扇     山地河流出山口     流水沉积作用   

54.温暖 湿润,森林茂密

a处为背斜构造,易储存煤气层,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

b处为向斜构造,且其上层为含水层,易发生透水事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三种地貌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地貌为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的;A图中的①是_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

(2)B图地貌是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

(3)C图为______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_______高原,该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冰蚀 冰川侵蚀 冰斗 角峰 “U”形谷

(2)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干旱沙漠地区

(3)沟谷 黄土 黄土质地疏松而且夏季多降暴雨;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

A图中①是冰斗、②是角峰、③是“U”形谷。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由于大风携带沙粒长期磨蚀,或上下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受外力作用所致。C图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貌,由流水冲刷而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有:黄土质地疏松,易被冲刷;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6分)读中南半岛部分地区略图和乙丙两地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示地区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貌的原因。(10分)

(2)简述甲地区密布的河网所发挥的主要作用。(8分)

(3)比较乙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4)简述图示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10分)

正确答案

(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10分)

(2)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大,稠密的河网可起到分洪作用,以减轻洪水灾害;旱季灌溉;水运便利;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业。(合理即可,8分)

(3)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丙地位于沿海的山地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山地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8分)

(4)沿海平原交通便利,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矿及矿产品加工、制造业;山区发展林业;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出口加工业;利用热带风光、民族风情等发展旅游业(10分)

试题分析:

(1)图示地貌的成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力作用分析,该地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和谷地;从外力作用分析,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因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所以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2)甲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旱雨两季,雨季时降水多,易形成洪灾,而稠密的河网可起到分洪作用;旱季时,降水少,河流可起到灌溉作用;河流众多,可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发展水稻种植业;河流水量大,水流缓,稠密河网,可以使运便利。

(3)从降水柱状图分析,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其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丙地位于沿海的山地迎风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遇山地的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乙地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4)分析当地的地理条件分析应发展的产业。该地水热资源丰富,沿海平原地区可发展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山区地势起伏大,可发展林业,保持水土;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及矿产品加工、制造业;临海港口多,邻国多,可以发展发展出口加工业;属于热带地区,有独特的热带风光,民族多,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可以发展旅游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0分)

  

材料一: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下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下表为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1)说出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10分)

(2)比较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2分)

材料二:摩洛哥磷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年来通过兴修水利、引进外资、创办免税工业园、开发矿产发展民族工业,使国民生产总值有一定提高。下图为摩洛哥的地理位置。

(3)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说明摩洛哥重视水利建设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4分)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

并产生位移。(2分)

(2)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3分)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较②地

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地比②地

海拔低,日出较晚。(9分)

(3)摩洛哥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北部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多雨;

兴修水利可以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境内多山;通过兴修水利充分开发水能资源。(8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分析,海拔在500米以下为丘陵,高于500米为高原和山地,根据经纬度分析该区域位于非洲西北部,依据等高线判断,断层北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和丘陵;断层发生多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岩层挤压而发生错位。

(2)依据图表分析,冬季①地日照时数低于②地。原因分析从纬度位置和天气状况分析;①地比②地纬度偏高,冬季昼短夜长,日照较少;①地为地中海气候,比②地更接近海洋,冬季西风带南移,①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阴雨天气多;又由于①地形为山地,地处迎风坡多阴雨。

(3)地形复杂,中部和北部为峻峭的阿特拉斯山脉,东部和南部是上高原和前撒哈拉高原,仅西北沿海一带为狭长低暖的平原,兴修水利可充分开发水能资源;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0℃。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南部不足100毫米,气候干旱,兴修水利可解决灌溉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储油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从形态上看,该构造是         构造。

(2)根据石油形成的原理推论,图中储藏石油的岩石属于三大岩石中的  岩。

(3)图中地质构造在成因上主要是由于受      (内、外力)的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中的       运动往往会形成该构造,若是在地表,该构造常会形成      地形。

正确答案

(1)背斜  (2)沉积  (3) 内力  水平  山地

试题分析:(1)图示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2)石油是由于历史时期的植被被埋藏于地下,经历漫长的地质作用而形成,故属于沉积岩。(3)图示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是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水平挤压力而形成,故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受内力作用,则背斜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则地表一般向上拱起,而形成山地。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利用岩层的弯曲判断地质构造,并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构造的形成和对地貌的影响即可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等环境问题。

(3)A为水循环中的     环节

(4)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     能和     能。

(5)图中河流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若该河(非黄河)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则此时是     季。

正确答案

(1)海陆间循环(2)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3)水汽输送    (4)太阳 重力  (5)河水补给地下水  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于晚明的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学家、文学家,被称为“中华游圣”。他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先河。

材料二 下图是徐霞客旅游线路示意图。他的游历大致分两个阶段,30岁以前主要在华东地区,50岁以后是西南地区,并完成了他对地理学最突出的贡献。有游记为证:“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外俱绵山亘岭,碧簪玉笋之森罗”“石壁下临重江,裂隙两层,一横者下卧波上,一竖者上穹山巅。卧波上者,下石浮敞台,上石斜骞覆之”。

材料三 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a、b)。

图2

材料三为此类地貌中一种典型地貌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写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正确答案

此地最早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纯净的石灰岩;后地壳上升为陆地,石灰岩受到挤压破裂;形成水平和垂直的裂隙;气候炎热多雨,流水顺裂隙溶蚀岩石形成石林地貌。

石灰岩是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形成陆地上的喀斯特地貌必然经过地壳上升、海洋成为陆地过程;完整的岩石变为破碎的喀斯特地貌,又必须经过内外力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          ,判断依据是    

小题2:图中N处易发育成            ,其原因是                     

小题3:如要判定M处岩层形成时的地质年代,可行的方法有                                                     

小题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       循环,在该类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②处的岩石具有             结构。

正确答案

小题1:向斜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岩层向下弯曲)

小题2:沟谷、河流(峡谷、谷地)  断层构造,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小题3: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  根据岩层中的生物化石来推断

小题4:海陆间  岩浆岩  沉积岩  层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4—18,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地貌均为河流的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其中甲地是______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沿河道的地下可能会找到丰富的______________资源。

(3)乙地适合发展______________农业,若需打井灌溉,则在图中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____处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堆积  冲积扇 山麓 (2)断层 地下水 (3)种植业  C C处是向斜构造,储水条件好,地下水丰富。

1.考查河流堆积地貌及地质构造对河道走向的影响、应用。河流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山前,断层处岩石破碎,更易被侵蚀,向斜构造有利于储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十三)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

(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2分)

(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4分)

(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 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8分)

正确答案

(1)北岸线向陆地凹,南岸线向海洋凸。

(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3)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北岸建设需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南岸建设需注意的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任答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

(1)分析杭州湾沿岸的形状可知,北岸线向陆地凹,南岸线向海洋凸。

(2)杭州湾沿岸的形状主要受海浪的影响,北岸遭受海浪的侵蚀,其原因:从地转偏向力分析,海浪向右偏,即海浪向北折,北岸侵蚀严重;从风向分析,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海浪在东南风的驱动下,使北岸遭受海浪冲刷。

(3)从图中城镇、公路的位置分析,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两岸建设所需注意的问题应从环境条件去分析。北岸易遭受海浪侵蚀,所以城镇建设应向背离海岸线方向,并在岸边采取加固措施,防治海岸受侵蚀后,海岸崩塌、后退。南岸主要表现为海浪的沉积,使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所有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但要防治对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5,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一些在向斜构造上发育的山地,其原因是______   。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______(多项选择)

正确答案

(1)②(1分) ①(1分)

向斜地区的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2分)

(2)略(4分)

(3) A   C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形成的地貌。(1)根据图示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分析,①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②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③中间岩层上升抬升,为地垒,④处中间岩层向下滑,为地堑。向斜成山是外力作用的结果。(2)④处为地堑。渭河谷地和吐鲁番盆地属于地堑构造。长江三峡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断层构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9分)

(1)写出图中甲、丁两点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丁        ,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         作用(填外力作用形式)而形成的。

(2)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可能在    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     地找到地下水。

(3)在甲、乙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选择填空)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1)背斜(1分)  断层(1分)  堆积(1分)

(2)甲(1分)    乙(1分)

(3)A(1分)

(4)不合适。(1分)  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2分)

将(3)小题的“a、b”修改为“甲、乙”。

(1)根据图中的岩层弯曲:甲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丁处岩层发生断裂,为断层。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2)甲为背斜,可以发现石油;乙为向斜,为储水构造。

(3)图中甲为与背斜,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乙位于向斜,容易发生透水事故。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分析,该河流沿断层分布,断层地壳不稳地不适合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球内部的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岩浆的形成过程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的。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换,但有些岩石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如沉积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要重熔再生成岩浆,在变成岩浆岩。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下一知识点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