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地质构造中,A为            ,B为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4)A、B两处中,最有可能成为自流井的是                处;最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的是               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的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正确答案

(1) 背斜 向斜 (2)流水 侵蚀 (3)①   ②    ②处

(4)B  A (5)增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图4—11),回答: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       ,在线路选址时,通常回把线路地址选在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按山岳的形成类型属于          ,它是由     发育而成。

正确答案

(1)成“之”字形分布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断块山地  断层

2.考查运用地形地质知识解决交通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成本高,难度大,所以建交通线要避开不利地形如陡坡,以减低工程建设的难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从地质构造看,A处为       ,B处为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3)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    处;A、B两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

(4)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加剧        作用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加剧。

5)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多选)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正确答案

(1)背斜   向斜  

(2)流水侵蚀    

(3)B    A   

(4)流水侵蚀    增加

(5)①②    ②     

(6)A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A处为      ,B处为      ,C处为       ,三处中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是       处。

(2)、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其能量主要来自于           

(3)、在B处钻井,是否能找到石油       ,理由是                                          

正确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看,A处为  背斜  ,B处为 向斜   ,C处为 断层     

三处中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是  C     处。

(2)、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  海陆间水  循环,其能量主要来自于 太阳辐射 

(3)、在B处钻井,是否能找到石油 不能,理由是 因为B处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本题考查水循环和地质构造。(1)图示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B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C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地壳运动较活跃,故多地质灾害。(2)图示水循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故判断为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3)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点评:以知识性内容为主,读图要求不高,较简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图4—40),分析判断:(7分)

 图4--40

(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C         ;D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

          形成。

正确答案

(1)如图

图4—43

(2)高温熔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冷却凝固(3)岩浆 各类岩石 岩浆

28.考查地质循环、促使岩石转化的地质作用。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它们经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下图为非洲东部某国家地理状况略图。该国有许多高大的熄火山,湖泊多而较小。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较为落后。首都的气候条件优越,许多国际会议都在此召开,被誉为“非洲的会议之都”。

(1)描述该国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2)说明A湖泊的形成过程。(8分)

(3)简析该国首都气温的特点及形成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地形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4分)有一裂谷(或谷地)(自东北向西南)斜(或纵)贯该国中部。(2分)

判断理由: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有许多山峰。(2分)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出。(2分)

该国中部(自东北向东南)分布着一系列的湖泊(和河流)。(2分)

(2)A湖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张裂导致地壳下陷,地表形成谷地(洼地);(6分)

地表(雨)水(向低处)汇聚,形成湖泊。(2分)

(3)特点:四季如春(或冬暖夏凉)。(2分)

成因:该国首都地处低纬(或热带),且地势(海拔)高,使得该国气温适宜且气温年较差小。(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和图2,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地质构造为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____(甲、乙、丙、丁)处。

(3)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________。目前人类改造最多的环节是           。

(4)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________。

(5)图2为图1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_____地。

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正确答案

(1)山岭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2分)

(2) 丁      (3)水汽输送 ③

(4)流水侵蚀    (5)A  风力侵蚀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水循环。(1)图示甲处的地形中高周低,为山岭;其地质构造:岩层中间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向斜成山的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2)背斜储油,向斜储水。(3)图示水循环环节中,②环节表示海洋水汽向陆地输送的水汽输送环节。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多的为地表径流环节,故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4)图示乙处为背斜,形成谷地,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5)图2为风蚀蘑菇,广泛分布于干旱地区,故判断为A内陆地区,为风力侵蚀而形成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4—26,回答问题:(8分)

(1) 图中的褶皱是         ,其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 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则宜在甲、乙两处的         开采。原因

                                             。(2分)

(3)图中②处以流水的              作用为主,③处以流水的       作用为主。

正确答案

(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破坏    (2) 乙  石油、天然气比重小而轻,常被挤压到背斜的顶部   (3) 侵蚀   搬运 沉积

27.考查地质构造与外力作用。背斜向上拱起可形成山地,但因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破坏。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水流流速大时,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流速小时,表现为沉积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4,完成下列各题。(7分)

(1)图14中,表示地表径流的是____________,其数量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环节)数量的多少。

(2)图中M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此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则最可能是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____岩。

(3)图中N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N处地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中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其对下游河流径流有明显的____________作用。

正确答案

(1)③ ⑤ 

(2)背斜 沉积岩 

(3)流水沉积作用  

(4)③ 调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6  2

(2)北纬13°—30° 该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植物生长量少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3)降水量、植物生长量 降水量丰富的地区,植物生长量多,对风化壳的影响深厚

(4)①降水量的多少;②植物生长量的多少;③温度的高低。

本题体现的是植被覆盖与风化壳发育的关系。赤道附近的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风化壳发育好。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因降水稀少,风化壳发育比较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3分)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甲乙两地中垂直向下打井,最可能出水的是______。(4分)

(3)根据该地地质剖面,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该地地质历史上出现的地质作用。(3分)

(4)简述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 背斜向斜断层(3分)

(2) ④②①乙(4分)

(3)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裂错动、上升运动、外力侵蚀(3分)

(4) 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脆弱被外力侵蚀。(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4—16,分析回答:

(1)A、B处谷地对应的甲、乙断面是:A      ,B        

(2)该河       资源丰富,判断的根据是                             

(3)该河源头主要以流水       侵蚀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         (侵蚀)作用,也有         (侵蚀)作用。

正确答案

(1)乙 甲  (2)水力  河流落差大  (3) 溯源  下蚀  侧蚀

1. 考查不同河段的河流侵蚀作用与河床断面形态。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侧蚀、下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流发育初期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字形,之后侧蚀作用渐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甲地地形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______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山地(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1分)  物质紧密(1分)  不易侵蚀(1分)   

(2)断层(1分)  背斜(1分)

(3)冲积扇(1分)  流水沉积(1分)

(4)海陆间循环(1分)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1分)

(1)根据图示:甲地地形山地,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紧密,不易侵蚀。

(2)根据岩层的弯曲和错位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图示:乙地区为断层;丁地为背斜。

(3)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根据图示: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冲积扇,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

(4)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两种地貌图(图4—1),回答问题:

(1)A图地貌为       地貌,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A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2)B图地貌名称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          地区。     

正确答案

(1)冰蚀   冰川侵蚀      冰斗    角峰     冰川谷

(2)风蚀蘑菇    风力侵蚀    干旱沙漠地区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所介绍的冰川侵蚀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一些微地貌的名称、部位、分布和成因的理解与识记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回答:(17分)

 

(1)如果用图中A、B、C表示岩石的相互转化,则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_(字母),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字母),属于变质岩的是________(字母)(3分)。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水循环类型中的    (    )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壳循环

其中表示蒸发环节的是______(数字),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_______(数字)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的是______(数字)目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数字)(5分)。

(3)从地质构造看,甲处属于____________,而乙处则属于____________。其中甲处形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如果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在甲、乙、丙三地中应选择_________地(1分)

(5)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__________季通过_________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这是因为该地属于__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1)ABC

(2)C  ①  ②  ④ ④

(3)向斜   断层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4)丙

(5)夏  东南风   亚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理论基础,得出A是岩浆岩(由图中看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C是变质岩(箭头指向岩浆),B是沉积岩。

(2)由图中看到,水循环是由海洋蒸发,通过风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降水,再通过径流到海洋,因此是海陆间的水循环,选择C。①海洋上箭头指向上,是海水蒸发;②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是由风等作用水汽输送;③箭头向下,是降水;④从陆地到海洋,且在地表,是地表径流。目前人类可以通过改造河道从而改变河流的流向,因此前人类最易施加某种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④。

(3)判断地质构造要看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的是背斜(丙);岩层向下凹的是向斜(甲);岩层发生断裂、错位的是断层(乙)。从地表形态上看,甲是向斜成山,是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4)如果要修建隧道,就要选择在背斜构造中(丙,因为背斜岩层呈拱形,两侧有支撑点,比较坚固,且无地下水渗透)。

(5)若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汽输送是从海洋上到陆地上,因此是通过夏季的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才能做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是小题较多,学生要静心慢做,要读图,分析图,且要有识记内容帮助答题。

下一知识点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