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共2665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读图,回答问题。(7分)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构造,它是由
而形成的。
(3)在图乙中与甲图中①处位置相同的是 ,C处河谷横剖面往往呈 形。
(4)读图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⑴冲积扇 流水的堆积
⑵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并沿断裂面发生相对移位
⑶B “V”
⑷D
略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回答:
小题1:)下图三幅图为上图中A、B、C三河段河谷的横向剖面图,能正确反映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能正确反映C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该河段的主要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__。
小题2:若A河段的纵剖面图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的是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乙 溯源侵蚀 下蚀 甲 侧蚀
小题2:C
小题1:河流的上游靠近发源地,该处因落差大、水流急,故侵蚀作用为溯源侵蚀、下蚀。而下游河段因落差小、水流缓,故侵蚀作用为侧蚀。
小题2:A河段因岩石的质地不同而发生了差异性侵蚀,容易形成瀑布景观。
河流在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 前方,形成 。
正确答案
河口 三角洲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地貌。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洼地,风湿蘑菇,风蚀城堡等。河流在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A: ,以 作用为主,B: ,以 作用为主,C ,以 作用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 深, 大,多 ,水能资源 ;C处河段特征: ,泥沙 ,江面宽广,利于 。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正确答案
(1)乙 流水侵蚀、下切 甲 流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拓宽丙流水沉积
(2)下切落差峡谷丰寓流速慢沉积航行
(3)C
本题涉及到流速、流量与侵蚀、搬运能力的关系问题以及岩性与抗蚀力问题。在河流的上游(A处)以侵蚀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中游(B处)以搬运作用为主;在河流的下游(C处)以沉积作用为主。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的“中国丹霞”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的第八项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下图为丹霞地貌和“中国丹霞”六个风景区所在区域图。
(1)分别指出六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所位于的省区:①(赤水)__________、②(良山)__________、 ③(丹霞山)________、④(龙虎山)________、 ⑤(泰宁)________、⑥(江郎山)________。
(2)六个风景区所在省份的主要地形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色砂砾岩在三大类岩石中属于岩,图示地区的红色砂砾岩发育成丹霞地貌所经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外力作用即可)。
(4)赤水成为贵州省继荔波“中国喀斯特”之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试分析贵州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贵州;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
(2)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沉积;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等
(4)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流水溶蚀作用显著;地下水循环通畅等。
(22分)读我国部分区域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
材料二: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虚线区域)。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三: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40~200天,但部分区域实现了双季稻的种植。
(1)说明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被搬运到黄河三角洲的过程。(8分)
(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辽宁省部分区域能实现双季稻的种植的原因。(6分)
(3)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西北风(沙尘暴)将粉尘继续向东(东南)方向搬运(2分),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2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2分);泥沙被黄河携带至河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自然原因: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3分)
社会经济原因: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3分)
(3)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2分);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分);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2分);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2分)。
试题分析:
(1)阿拉善高原沙漠的沙土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沙尘暴天气,将粉尘继续向东或东南方向搬运,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被冲刷至黄河,然后泥沙被黄河水流携带至河口,由于河口地区地形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三角洲。
(2)结合材料三分析,辽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平原地区生长期可达200天左右。为双季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农业科技专家进行水稻杂交,突破了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关键点,为扩大了双季稻的种植范围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3)根据材料二,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化进程加快,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有利于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过来,导致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考虑下列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下图中的哪一位置?
(2)“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哪一岸(南或北)?为什么?
(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的?
正确答案
(1)可能位于丁图中的②,即河中的江心洲上。
(2)南岸。由于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长江的北岸沉积,南岸冲刷。
(3)“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该诗虽感叹人世,但对地表形态变化的表述非常深刻。本题主要考查了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及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四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长江沿岸堆积地貌的形成,丁图中②处面积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最有可能形成聚落。诗中的“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②,即河中的江心洲上。由于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长江的北岸沉积,南岸冲刷,所以,“古岸崩欲尽”的“古岸”是指长江的南岸。“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的河流,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长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被侵蚀,泥沙向北岸。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2)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 状,或蜿蜒分布于 ,或沿 发展。
正确答案
(1)A (2)条带 山前 河流两岸
不同的河流堆积地貌形成于河流的不同部位,在山麓地带形成的是洪积扇或冲积扇。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由于洪积扇、冲积扇分布于山前,河漫滩平原沿河流两岸发育,因此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情景式心理训练,可以对未知进行探索,与大自然进行交流,获得精神上的收获和精神视野的拓宽。下面是我国某校“模拟探险社团”的暑期网上模拟探险活动,读探险路线图,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1)第一站到达A探险区域,他们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此景观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站到达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国”B区,B区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A.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
B.难以通行、开发较晚
C.本区人们的保护自然的意识较强
D.本区开发的难度较大
(3)在经过C探险区时,了解到此区在夏季存在一个__________(高或低)温中心,该区有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试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__
A.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B.轮船顺风顺水
C.轮船逆风逆水
D.白昼越来越长
(5)当模拟探险活动到E区时,就似乎漫步在苍绿的热带雨林中,听到了如淒如诉的鬼蝉声,狮吼般的蛙声,还有顽皮的狝猴对話……能反映此区气候类型的图是:_______________,并分析此地这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草原带 ;地形 ;
(2)C
(3)低;在内力作用方面,板块挤压碰撞,岩层隆起抬升,并易形成断层;在外力作用方面,河流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显著,从而形成V型峡谷
(4)AC
(5)A ;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沛水汽, 在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
[ ]
正确答案
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石油勘探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塔里木、胜利油田等均是用此方法找到的。下图所示四幅地震波模拟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
[ ]
正确答案
阅读我国山东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山东经济发展处在全国的前列,这与山东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请具体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2)从图中所示城市位置来看,其城市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数据来看,山东省是我国能源产出大省,其重要的煤炭、石油生产基地分别是__________煤矿,__________油田。
(4)山东旅游资源丰富,其宣传口号是“一山一水一圣人”其“山”和“圣人”各指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泰山、孟子B.崂山、孔子C.泰山、孔子D.崂山、孟子
(5)该省的黄河口市是黄河注入渤海的地方,在该地区形成的典型地貌是_____________地貌,该地貌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这一作用对该市带来的最大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0年山东出口首次突破千亿美元,成为继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第五个年出口过千亿美元的省份,请你结合山东的资源、人口、地形及位置等条件分析该省经济发展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着漫长海岸线;该省受温带季风气候控制,雨热同期等
(2)主要集中在该省中部及沿海地区,且集中分布在交通便利之处
(3)兖州(枣庄);胜利
(4)C
(5)流水;堆积;堆积形成三角洲,导致大量陆地的形成,为该市带来丰富的土地资源
(6)山东矿产资源丰富,能源产量居全国前列,境内河湖较多,有着较好的水热资源;山东人口仅次于河南,劳动力富足;境内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阔;地处沿海地区,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位置优越。
某学校地理研究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
材料一:
材料二: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
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山地。地壳受挤压岩层隆起而成。乙:山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
(2)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
(3)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开展综合利用,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或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地解决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新近在冀东发现储量10亿吨的南堡油田,良好的储油构造一般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