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共2665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字母所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2)左图中字母所示的地震波类型名称:C_______波,D_______波。
(3)右图中字母所示的岩石成因类型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4)右图中数字所示的岩石转化的含义: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莫霍面;古登堡面
(2)纵;横
(3)岩浆岩;沉积岩
(4)冷却凝固;高温重熔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及其地面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按照岩石成因划分,煤层产于 岩中。若在B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是 。
2.若在A、C、D处找到花岗岩、大理岩和石灰岩,则A处的岩石可能是 ,C处的岩石可能是 ,D处的岩石可能是 。
3.图中A、B、D所在岩层年龄由新到老的正确排列是 。若A处找到恐龙化石,则B、D两处中可能发现三叶虫化石的是 ,理由是 。
4.据图判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该地的地形是 ,该地形的成因是 。
正确答案
1.沉积岩(1分) 透水事故(1分)
2.石灰岩(1分) 大理岩(1分) 花岗岩(1分)
3.D-A-B(1分) B(1分) B处是沉积岩(1分),B处岩层比A处老,而三叶虫化石形成于古生代,早于恐龙化石形成的中生代。(1分)
4.乙地:背斜(1分) 洼地(盆地)(1分) 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1分)
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1.煤炭属于沉积岩;B处位于向斜结构,故容易积存地下水,故容易出现透水事故。2.A处具有层理结构,判断为沉积岩类型,故为石灰岩;D处为岩浆侵入地壳而形成的侵入岩,故为花岗岩;C处为岩浆岩附近,由于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3.AB为沉积岩,越往下,岩层越老;D为岩浆岩,破坏了AB岩层,判断D岩石最新。三叶虫生存的年代较恐龙早,故应在更老的岩层中存在。4.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但图示该地区的温度分布为中间高,四周低,判断该处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C处的岩石可能是________岩,该岩石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岩石成因划分,煤层属于_________岩,若在B处采煤,要注意的事故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甲、乙两地的地貌类型、判读依据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理岩;C位于石灰岩层,附近有岩浆侵入活动,石灰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大理岩
2、沉积岩;透水事故
3、甲地:山地;因为气温中间低,四周高;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乙地:洼地(盆地);因为气温中间高,四周低;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写出图中甲、乙、丙的地质构造类型:(6分)
甲 ;乙 ;丙 ;
丙处的地貌类型为 ,其形成原因是 。
(2)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丙三处中的 处开采合适。(1分)
(3)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4分)
① ,② ,③ 。
与环节②相符的是
(4)图中①②③三个水循环的环节,目前人类活动可以施加影响的是 (填数码),具体的措施有: ; (至少说出2个)。(3分)
正确答案
(1)向斜(1分) 断层(1分) 背斜(1分)
山岭(1分)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向上拱起形成的(2分)
(2)丙(1分)
(3)地表径流(1分) 水汽输送(1分) 蒸发(1分) C(1分)
(5)①(1分) 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2分)(合理即可)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水循环。
(1)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乙处岩层断裂并错位,判断为断层;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丙处的地形看地表:中间高两边低,为山岭;背斜成山,主要从内力作用分析。
(2)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3)图示①②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4)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通过改变河流、湖泊等影响地表径流,如围湖造田、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10 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北岛的甲地区有“太平洋温泉奇境”的美誉,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地。2013 年 5 月 1 日起,新西兰政府给予中国游客两年内可多次往返的免 签证待遇。目前,中国已是新西兰第二大游客来源地。下图为新西兰北岛示意图。
(1) 说明图中甲地区温泉景观众多的原因。(6 分)
(2)分析近年来该地区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的主 要原因。(4 分)
正确答案
(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6 分)
(2)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多;签证办理更快捷,政策的支持;交通较为便利。(4分)
试题分析:
(1)新西兰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这里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所以温泉景观众多。
(2)近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多,人们的旅游愿望增强。我国出境政策改革,签证办理更快捷,政策的支持。与该国之间的交通较为便利。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共10分)
(1) 从地质上看,A处为________构造,C处为________构造,D处为________构造。
(2) C.D两处构造中可能形成泉水的是______处。
(3) 从地貌上看,D处为_______,其成因是 。
(4) 地貌上看,C处为_______,其成因是 。
正确答案
(1)断层 向斜 背斜
(2) D
(3) 谷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受侵蚀而成谷地(2分)
(4) 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作用,岩层紧实,不易受侵蚀反而成山岭(2分)
试题分析:(1)图示A处岩层断裂,故判断为断层;C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2)图示D处为谷地,且含水层出露地表,故可能形成泉水。(3)D处中间低,判断为谷地,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4)C处中间高,两边低,判断为山岭,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判断的一般规律和构造地貌的成因分析,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分析。本题还可结合地质构造对地质科考的影响设计试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
(2)一般能找到化石的岩石属于_________岩(填字母)。
(3)图中表示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的是箭头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岩浆;岩浆岩
(2)c
(3)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图中地质构造______________,其中A为________斜,B为________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
(3)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含沙量____________,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4)图示地区欲建一东西向的隧道,A,B两处中,应选建在____________处,理由是
(5)图中A、B两处,有可能找到油气资源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
目前勘探油气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_处,原因是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正确答案
(1)褶皱 背 向 (2)向斜槽部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
(3)增加 滑坡、泥石流
(4)A A为背斜,岩层拱起,不易塌陷,不积存地下水,工程安全可靠,B处反之
(5)A 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地震波 B 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聚 (6)D
(1)岩层挤压弯曲形成褶皱。向上弯曲是背斜,向下弯曲是向斜。(2)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3)山区植被破坏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4)背斜处修建隧道。原因从工程安全、地下水的形成等方面分析。(5)油气资源在背斜处,地下水在向斜处。(6)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从流水的侵蚀方面分析。
(8分)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的3.6米至6.3米高度变得千疮百孔。如今,石柱的基部浸没在近2米深的海水之中。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岩的母岩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 (岩石类型),在 作用下形成大理岩。(4分)
(2)简述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的地壳变化过程,参考分析范例,指出随后地质时代的地质作用及判断依据。(4分)
正确答案
34.(共8分)
(1)沉积岩 变质作用(4分)
(2)(4分)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的废墟中耸立着的三根大理石柱沉降这一现象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1)题,基础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这是常识。
第(2)题,有材料及大理石柱上的的地质遗迹示意图可知,大理石柱的3.6米至6.3米为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说明地壳下降,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是地壳上升所致。
第(3)题,有材料可知,如今,石柱的基部浸没在近2米深的海水之中,证实此地地壳再次下降。
点评:本题看似复杂,但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图文材料发挥想象力,熟练运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
你知道下列哪些属于内力作用,哪些属于外力作用吗?
①板块运动②冰川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岩浆活动⑤流水作用⑥台风⑦地热能⑧地球重力能⑨地震⑩风能
属于内力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外力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③④⑦⑨ ②⑤⑥⑧⑩
此题主要考查对内、外力作用的理解。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关键不是能量的大与小,而是能量的最终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有重力能。所以以上所给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有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台风、地球重力能、风能;属于内力作用的有板块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热能、地震。
读地质构造与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属于喷出岩的是_____, 属于变质岩的是_____,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
(2) p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 地貌类型是_______。
(3) Q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地貌类型是________。
(4) P、Q两处,有可能埋藏油气资源的是___,可能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是___。
正确答案
(1)③ ② ①
(2) 向斜 山岭
(3)背斜 谷地
(4) Q P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形成喷出岩③;在地下深处,接触岩浆的高温高压,则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②;沉积岩的特征:具有层理结构,故①为沉积岩;
(2)P处岩层向下凹,故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中间高两边低,为山岭;
(3)Q处岩层向上拱起,故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中间低两边高,为谷地;
(4)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正确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前南斯拉夫 云贵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沉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拼,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显,此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等。这些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不同。石芽、石林、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使难以溶解的碳酸钙变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失。这样,位于地表的可溶性岩石就形成石芽、石林。水沿着地下的裂隙溶蚀,就形成溶洞或暗河。可用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表示。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溶洞形成后,包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入洞顶和四壁,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低,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而沉淀,可用方程式Ca(HCO3)2CaCO3↓+H2O+CO2↑表示。由图中的地下河水面的分布看,边槽的分布位置就标志着地下河水位的变动情况。
正确答案
(1)丙 丁 乙 甲
(2)侵蚀 搬运 沉积
(3)沉积
(4)右;河流右岸沉积。
A处以冰川侵蚀为主,B、C、D以河流作用为主,侵蚀逐渐减轻,沉积逐渐明显。河口处右岸有沙坝,可知河流向左偏转,左岸侵蚀。
正确答案
B
掌握三种河流侵蚀地貌侵蚀作用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基础。溯源侵蚀发生在河流源头,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侧蚀,它使河床加宽。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A为河流上游的洪积扇或冲积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适宜聚落发展;而河流中下游聚落主要分布于河流河漫滩平原,选择地势较高的B处,可尽量避免洪水季节被河水淹没,还可获得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利于聚落发展的条件。
(2)B地聚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第(1)题,观察图中A、B两个聚落分布位置及根据题干提示,A聚落分布于河流上游,B聚落分布于河流中下游,上游聚落往往分布于河流洪积扇或冲积扇上,而中下游聚落主要分布于河流河漫滩平原,均是为了获得更优越的发展条件。而河漫滩平原洪水季节易被河水淹没。第(2)题,A、B两聚落分布位置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B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除交通条件的优越外,其周围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