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共2665题
正确答案
(1)断层
(2)背斜 向斜
(3)背斜顶部岩石因受张力,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4)C B
(5)A
本题是有关地质构造的典型题。 A处分析其两侧岩石的情况,发现岩层有断裂现象,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断定A处应为断层构造;B处岩层向下弯曲,从形态上判断此处构造应是向斜;C处岩层向上拱起,从形态上判断应为背斜构造。从地形上看,B处向斜构造成山岭,C处背斜构造反成山谷,是一种地形倒置现象。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强拉力作用易破碎,在外力作用下被侵蚀而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岩石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材料一:下图为“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示意图。(22分)
材料二:赞比西河流域处于热带气候带,图中A处季节性河流流向在一年内会有所改变。
材料三:维多利亚瀑布位于赞比西河上,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该处断层发育。
材料四:棉花和玉米是赞比亚的主要农产品。中国和赞比亚在修建灌溉设施、生产农用产品以及修建棉花储藏设施等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在这方面合作,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带动棉花产业链。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推断赞比西河流域面积明显增大的季节,说明理由。(8分)
(2)据材料三,试解释维多利亚瀑布形成过程。(8分)
(3)据材料四,试推断中国和赞比亚棉花生产合作对赞比亚的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正确答案
(1)夏季(雨季)(2分)。理由:地处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2分),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2分),此时A河流水量大,与赞比西河干流相连(2分)。
(2)大裂谷附近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2分)内力作用,形成巨大断层;(2分)瀑布下游地层断裂下陷,断层处形成陡崖,(2分)赞比西河流经此地形成瀑布。(2分)
(3)农业:中国为赞比亚提供资金和种植技术,修建灌溉设备,促进棉花产量和质量; (2分)
工业:带动棉纺、印染、制衣等产业,农用产品生产,提高工业化水平;(2分)
服务业:带动棉花储藏、运输及成衣销售等;(答案要具体表达主要合作项目)(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中信息“A处季节性河流流向在一年内会有所改变”说明:当A处河流水量大,与赞比西河干流相连时,赞比西河流域面积会明显增大。从赞比西河流域的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降水量大,使得赞比西河流域面积明显增大。
(2)地貌的形成有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形成地貌的大致“框架”,外力作用再“精雕细琢”。材料三中已经明确提示了其形成的形成条件。“玄武岩”“断层”等是关键信息。裂谷附近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内力作用,形成巨大断层;瀑布下游地层断裂下陷,断层处形成陡崖;赞比西河流经此地形成瀑布。
(3)赞比亚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多发旱灾,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全国经济发展落后;中国为赞比亚提供技术和资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带动棉花产业链的发展,对其工业、服务业等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岩石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③类岩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使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3)用图中代表岩石的序号完成岩石圈物质大循环,正确的表示方式是( )
正确答案
(1)玄武岩 花岗岩 变质岩 沉积岩
(2)岩浆活动 地壳变动 高温 高压 岩石成分性质
(3)C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内、外力作用的关系。①②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①是喷出岩,即玄武岩;②是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③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④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再到产生新岩浆,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岩浆的形成过程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的。
[ ]
正确答案
×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6分)
(2)从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4分)
(3)黄河下游地区的土壤盐渍化现象,旱年和涝年比较,哪种年份盐渍化在这里表现较严重?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①使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水资源减少等;②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悬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易发生盐碱化:③中游水库淤积,调蓄河流径流的能力降低。(6分)
(2)①生物措施:如防护林;②工程措施:如坝地。(4分)
(3)涝年。在涝年能使地下水位升高,加剧地表积盐现象。(4分)
略
2011年11月11日晚,第26届东南亚运动会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的惹卡巴林体育场隆重开幕。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填入下表中。(5分)
(2)简述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3分)
(3)分析苏门答腊岛东部多沼泽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 (5分)
(2)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3分)
(3)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易出现洪水泛滥;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海啸(风暴潮),海水淹没沿海低地。(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到,苏门答腊岛地形西部或西南部为山地,东部或东北部为平原。根据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图中所示的纬度,可以判断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2)印度尼西亚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3) 读图可以看到,苏门答腊岛东部多沼泽,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所以容易出现洪水泛滥,形成大片的沼泽。东部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海啸或风暴潮,导致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2)若该处地下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则可能埋藏于图中 (甲、乙)处;
(3)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
(4)形成乙处沟谷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5)图2为图1中某一地区的地貌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A、B两地中的 地。
正确答案
(1)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
(2) 丁 (3)水汽输送 (4)流水侵蚀 (5)A
略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形区为 ;B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是 。
(2)黄河流经A地形时,河水与两侧地下水的关系是 ,原因是 。
(3)试用地壳运动的观点,说明A、B两地形区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在内力作用下,A、B之间的关系是 。
②在外力作用下,A、B之间的关系是 。
(4)有人计算,黄河每年向渤海输送的泥沙2000年就能填平渤海,可渤海的轮廓至今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运动的 (上升或下沉)地带。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河水补给地下水 下游为“地上河”,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
(3)①在内力作用下,华北平原不断下沉,黄土高原相对上升
②在外力作用下,黄土高原不断遭到侵蚀破坏,并在河流作用下泥沙不断搬运,遭到侵蚀搬运的黄土在华北平原进行堆积,破坏和建设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4)下沉
本题考查对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能力,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区、地质作用和环境问题。从图上看,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河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所以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而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华北平原不断下沉,黄土高原相对上升,渤海则处于下沉阶段。
读某河流流域形势图,分析判断:
(1)图中A、B、C三处对应的河流地貌类型是:
A ,其形成原因是 。B ,C 。
(2)在河流D段处,河流的 作用减弱, 作用加强,河流在 (凸或凹)岸侵蚀,在 (凸或凹)岸堆积。
正确答案
(1)冲积扇 河流流出谷口后,地势突然趋缓、水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使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2)下蚀 侧蚀 凹 凸
本题考查了河流在不同河段的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冲积扇一般形成于山前,三角洲一般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外的海滨地区,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从不同河段看,河流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分析河漫滩平原的形成时,把握以下过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在花岗岩和石灰岩中可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 ]
正确答案
×
阅读“机械风化示意”图(图4—27)以及图下说明。(7分)
图4--27
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风化破坏作用。
分析回答:
(1)“温度变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水对岩石能起风化破坏作用?
(2分)
(3)下列地区风力风化作用最强的是( )
A.6000米以上高山 B.热带原始森林
C.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D.寒带苔原地带
(4)参与对岩石的机械风化的因素,按作用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生物——水——温度
B.水——生物——温度
C.温度——生物——水
D.温度——水——生物
正确答案
(1)昼夜温差 冬夏温差 (2)水在低温时密度最大,冷却结冰后密度减小(冰是浮在水面上的),体积膨胀,通过冰融过程破坏岩石 (3)C (4)D
28. 考查机械风化及其影响因素。机械风化与温度变化、水、生物、大气的影响有关。一般来说,上述因素变化幅度越大的地方,风化作用也越强。
读图4-9,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看:A为 ,B为 。从地质构造看,A是 ,判断的依据是 ,B是 。
(2)A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谷地 山岭 背斜 A地中心岩层向上拱起且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 B地中心岩层新翼岩层老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久之而谷地
2. 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关系。一般地,背斜因向上拱起会形成山地,但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久之则成谷地,而向斜则反之。
看下列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地质构造,C属于____________山,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属于____________谷,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属于上列_______(填字母)地形。
(2)要修隧道,若只考虑背斜或向斜的构造,应选择在______处,试分析其原因(要求:至少写两点,2分)
正确答案
(1)褶皱 断层 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向斜底部受挤压力坚硬不容易被侵蚀,成山岭。 A
(2)D 背斜岩层成拱形易施工;背斜受张力不易使隧道倒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背斜不易积水,保证交通通畅
略
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
(2)图中A处的地形是__ __,成因是__ __;
B处的地形是_ __,成因是____ __。
(3)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 __处,原因是_
。
正确答案
(1) A B
(2) 山谷 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
山地 底部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
(3) A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被外力侵蚀
略
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图4—10),读图回答:
(1)从地貌形态来看,该地属于 ;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该地属于 。判断的依据是 。
(2)这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
(3)从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可能发生过的内力作用有 。
正确答案
(1)山脊 向斜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2)向斜部位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成为山脊(或山)。
(3)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1. 考查根据等高线判地形和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一般来说,系列等高线向低值凸出的部分为山脊,岩层中老两新的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