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从岩层形态上看,B处地质构造为  ;从地形上看,B处为  ,原因是  

(2)G处地质构造为  ;A处地层  (填上升或下降)。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  处,原因是  

(4)若F点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  板块中,E点所在的岛屿为我国的  岛,此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图中的虚线圈处易形成的海底地形是  

正确答案

(1)(4分)向斜;山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成山

(2)(2分)断层,上升

(3)(2分)D,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4)(5分)亚欧 台湾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  海沟

试题分析:

(1)从岩层形态上看,B处岩层向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反而接受沉积形成山岭。

(2)G处一侧岩层上升,一侧岩层下降,岩层有了明显错位,形成断层现象;A处岩层也是这样的结构,从岩层的位置可以看出,这一侧是上升的。

(3)油气资源多数情况下储藏在背斜构造中,因而寻找这种矿藏,应该到图示中的D位置寻找,因而这里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构造。

(4)图示剖面是沿着北回归线作的,若F点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亚欧板块上,E所在的山地应该为台湾岛上,因为为板块的交界地区,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活动;图中的虚线圈处易形成的海底地形是海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处的地形是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B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C处有一条河流,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小题1:山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而成为山岭

小题2:背斜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小题3:不合适。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示判断:A处的地形是山地,形成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而成为山岭。

小题2:根据图示判断:B处的地质构造名称是背斜,形成的地形是谷地,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小题3:C处有一条河流,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不合适。理由是: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点评: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  。

③处的地形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地。(3分)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选)(  )(2分)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d地层为含煤层,a、b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若在①、②两处采煤,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处,并简述其原因.(4分)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_ 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被侵蚀(2分)  块状 (1分) (2)A(1分)C(1分)

(3)① (1分) ②(1分) 为背斜构造,(1分)易储存煤气层,(1分)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

(4) ②(1分)   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较小,(1分)成本较低。(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          ,乙为           。(2分)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                                                            ,(2分)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                       (1分)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地状况为(单项选择)(   )(2分)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     地比较好。(1分)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     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地。(2分)

正确答案

(10分)

(1) 背斜(1分) 向斜 (1分)  

(2)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 (2分)   

沉积(或堆积)(1分)  A (2分)

(3)  甲 (1分)  

(4) 乙地(1分)   甲地(1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背斜,乙为向斜。因为从形态上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乙处岩层向下弯曲。

第(2)题,本题考查背斜谷成因。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地状况为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第(3)题,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甲地比较好。因为甲地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安全干燥。

第(4)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乙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甲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试题综合性强,但考查知识点较为基础,涉及考点有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褶皱与断层的对比分析

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的密度大,分布由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矿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选址应避开断层。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雨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小题1:图中A、B两处岩体均位于两条________(地质构造)之间,A处岩体相对________,形成________(地质构造),B 处岩体相对________,形成________(地质构造)。

小题2:图中C处在地质构造上称为_______,在地貌上形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D处在地质构造上称为_______,在地貌上多形成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断层  上升  地垒  下降  地堑

小题1:向斜  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背斜  顶部受到张力,易张裂,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AB岩层的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A处岩体相对上升,形成地垒,而B处岩体相对下降,形成地堑。C处下方岩层明显向下弯曲,属于向斜,但由于其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D处岩层明显向上拱起,属于背斜,但由于其顶部受到张力,易张裂,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写出图中地质构造名称:甲        ,乙       ,丙        

(2)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           处为好。

正确答案

(1)向斜   断层   背斜  

(2)外力侵蚀       

(3)丙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乙处岩层发展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2)丙处为背斜形成之初应该形成山岭,但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故岩性疏松,可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其受长期的侵蚀而成谷。

(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适宜建设隧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9分)

⑴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向斜成山现象,其原因                                   

(2) 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3)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在      处(填数码)钻井可能找到石油;如

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      (填数码)。

(4)举我国一处与③处地貌成因相同的山名:          

正确答案

(1)①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

(2)A C

(3)① ② ②

(4)泰山(华山等五岳)、黄山、庐山(写出其中一个就可以得分)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①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向斜成山主要从外力侵蚀角度分析。

(2)④处地质构造为地堑,一般形成盆地或谷地,故与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相似;

(3)向斜储水;背斜储油;挖隧道适宜在背斜结构,拱形弯曲起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且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

(4)③处为地垒,形成块状山,典型地貌有泰山、华山、庐山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板块分布图(共14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         B            D        

(2)图中1 和 2 或 3 和  4 中距离在缩短的是        

原因是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            和          两大板块之间。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1分)

(1)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               ,判断理由是                            

                                                             。

(2)A地成山的原是                                              

(3)已知③岩层为石灰岩,图中打斜线的区域,可能形成                岩原因是                                                            

(4)该地区要开一条东西向的低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A、B两处的地下,哪一处较合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B(1分) 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1分)

(2)向斜槽部因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2分)

(3)变质岩(大理岩)(1分)石灰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2分)

(4)B处地下(1分),

B处为背斜核部,背斜的岩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凿隧道,上方岩层不会对隧道产生压力,隧道的安全稳定性好;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在地下集聚,这样既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也不会影响交通安全。(3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判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B,判断理由是岩层向上拱起,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

(2)A处是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因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③岩层为石灰岩,靠近岩浆,可能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原因是石灰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

(4)背斜适合修建隧道。所以选择B处地下,原因是:B处为背斜核部,背斜的岩受力点在两翼,在背斜核部开凿隧道,上方岩层不会对隧道产生压力,隧道的安全稳定性好;背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在地下集聚,这样既不会因积水而影响交通,也不会影响交通安全。

点评:判读背斜向斜,可以根据岩层弯曲,但是最准确的方法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其中A为 ________ 斜,B为 __________ 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__ 处。

正确答案

(1)褶皱  背  向          

(2)不易受外力侵蚀

(3)① ② ②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形成的构造地貌。

小题1:图示岩层发生弯曲,判断为褶皱;而A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B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

小题2:图示甲、乙两处山地都形成于向斜附近,故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小题3:图示具有层理结构的为沉积岩,故为①②;图示②位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a字母处的地质构造是   ,地形是    。(2分)

(2)图中b字母处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2分)

(3)a、b、c 三处,常常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的是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2分)

正确答案

(1)  向斜        山顶 (2分)

(2) 背斜      自中心向两侧,岩层越来越新 。(2分)

(3)b处      a(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M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__;该处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N处的河流上,是否适合建大型水库?试说明理由。________

(3)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___水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___岩。

(4)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理由是

正确答案

(11分)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3分)  

(2)不适合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分)  

(3)海陆间 岩浆岩 沉积岩(3分)  

(4)夏(秋)季  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

试题分析:

(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M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M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谷地,但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图中M处的地形即为山岭。

(2)N处岩层发生了错位,所以N处为断层。工程建设(隧道、水库选址)遇断层加固或避开。所以N处不适合修建大型水库。

(3)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图中所示水循环位于陆地和海洋之间,所以为海陆间水循环。①处岩石由岩浆喷发形成,为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沉积岩。

(4)水汽输送环节将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夏季水汽输送量最大。

点评: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读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图中方框内三大类岩石和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各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冷凝作用,②______作用,③______作用,④高温熔化作用。

(3)从_______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_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正确答案

(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②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

(3)岩浆;新岩浆

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1)注意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岩浆只能经过冷凝作用生产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生产B为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都能生产变质岩。变质岩经重熔再生,生产新的岩浆。

(2)生产沉积岩的作用为外力作用,生产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

(3)从岩浆转化从三大类岩石,到生产新的岩浆,即为地质循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属于背斜的是        处,属于向斜的是        处。

(2)图中A处地形成因        ,B处地形成因                   

(3)A、B两处,有可能找出油气资源的是        处。

(4)在图示区域建一东西向的隧道,请问应选择在何处,并阐述理由:                                    

(5)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按地质构造与图中字母        相同。

正确答案

(1)A B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侵蚀倒置成谷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山岭

(3)A

(4)A;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产生表面张力,岩层不易坍陷;背斜构造不易积水

(5)C

根据A、B两处的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定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A处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侵蚀而成谷地,B处的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侵蚀而形成山岭。A处为背斜穹窿构造,有利于油气资源的保存。背斜的核心部位岩层向上隆起,产生表面张力,岩层不易坍陷;同时背斜岩层向外倾斜,不易积水,因此,修建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部位。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是地堑,与图中C地相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14分)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____(选择填空)。

A.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B.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C. 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D. 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地比较好。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

(5)下列地区的形成中,与甲地的地质构造有关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东非大裂谷   B. 华山    C. 渭河平原    D. 喜马拉雅山

正确答案

(1)背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        A

(3)甲 

(4)乙  甲 

(5)D

下一知识点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