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 ]

A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

B由冷战走向缓和

C由战争走向和平

D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因素是

[ ]

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日邦交正常化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推动这座“吊桥”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④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会谈的最大难题是

[ ]

A台湾问题

B核武器问题

C中苏关系问题

D中日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政策时

[ ]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认清敌友是极为困难的

C没有必要区别朋友和敌人

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的武器,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和谴责。他援引的依据不会包括

[ ]

A此事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不利于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C1979年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的有关内容

D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相违背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