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促使美国“毫不犹豫地走向极大地改变全球外交的变化”——实行三角战略。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

A组建北约

B扶植日本

C尼克松访华

D从越南撤军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材料反映:

[ ]

A美国决定放弃台湾蒋介石政权

B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C美国决定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

D美国急于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打开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关键在于

[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制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苏关系解冻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内阁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外交在1972年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的主要背景是

[ ]

A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的改善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 ]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正确答案

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