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注意:1.必须联系世界史内容论述。2.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不要泛泛而谈。3.观点明确,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 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日本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四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愿意获得外国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此外,与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摘编自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出台的经济因素。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好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轨迹。从中国的角度看,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因素:19世纪末,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变化:在侵华问题上,由基本追随欧洲列强到向其他列强提出自己的新要求。

(2)特征:对抗或敌视。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

(3)对抗苏联的需要;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

(4)侵略——对抗——合作。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 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左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上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

(2)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影响: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①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②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盟经济 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共同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来自课本的片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遏制,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高中历史》第六分册(试验本)第120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问题:简要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登国际舞台(或初展外交风采): 50年代初,中国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倡导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使会议取得了成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积极拓展外交舞台: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双方发表《上海公报》,标志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 1972年,中日签署《联合声明》,两国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20世纪八十年代后,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致力于建立全方位的对外关系: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推动APEC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WTO)成员,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9月,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中,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人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之意。”……第二天上午,中日双方举行外长会谈,具体讨论联合声明的内容。日方条约局局长高岛益郎首先发言,对日方方案作了说明。他提出了四点意见:……(四)关于战争赔偿问题,蒋介石在缔结日台条约(1952年签订)时已宣布放弃战争赔偿,因此没有必要再写入联合声明中。

材料二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往的历史渊源久远。历史上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就非常频繁。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学生,从遣唐使开始,日本就开始复制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等许多方面。然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日本而言,中国都是一个侵略的对象。二战以后,中日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田中角荣等一些人物的努力,两国间的关系逐步走向了正常化。站在21世纪的入口,展望未来中日两个大国间的关系,相信友好关系会继续,但仍将存在很多问题和波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田中首相所说的“添了很大的麻烦”是指什么?他这种说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日方条约局局长认为战争赔偿问题“没有必要再写入联合声明”,他讲话的根据是否成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日本侵略中国有哪些主要表现。影响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0世纪日本侵华战争。不合适。因为日本大举侵华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而“麻烦”用在这里是对战争带来的罪行的轻描淡写,这将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

(2)不成立。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蒋介石已经逃到台湾,他已经不能代表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与日方进行交涉的唯一合法代表。

(3)20世纪日本侵略中国的表现: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37年全面侵华(20世纪30年代发动侵华战争)。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侵华历史的认罪态度;钓鱼岛等领土之争;干涉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

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1)图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图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意义: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中美关系改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并进行战略收缩。(或有利于中国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国家统一有重要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三个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新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图二: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图三: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2)图一: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敌视、封锁。图二:美苏争霸对峙,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中苏关系恶化。图三: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1)尊重基本人权,……(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和干涉他国内政;……(6)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1)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2)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4)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5)不为大国对抗为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摘自  《世界现代史》

回答:(1)材料一所表述的内容通称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性质和重要意义。

(3)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宗旨?后来其斗争矛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一、二、三互相之间有何联系?

(5)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在“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70年代后斗争矛头转向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4)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伸和发展;不结盟运动宗旨是万隆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5)亚非拉国家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的历史发展趋势。第三世界的崛起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扩大。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相互联系性的理解能力。本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切入点,考查了二战后和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物中崛起的史实及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在美苏争霸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考查了对材料的概括、分析、比较和阐释能力和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概括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将政府公告函告各国政府,表示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1)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对外关系的特点以及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交往取得了哪些重大新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据《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1978——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3)从材料三提供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对外关系角度指出这种局面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情况,概括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外关系发展历程所体现出的重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特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

(2)新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呈增长态势;21世纪以来增长迅速。条件: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坚持对外开放;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入世贸组织)

(4)特点:国际交往从重视意识形态逐渐发展到广交朋友,实现朋友遍天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