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三 我们一贯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在涉及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队、警察和军事官员3000多人次。

——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其他两项重大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扼要介绍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宗旨以及主要的外交政策或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的建交。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不结盟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和1950年1月,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1951年11月,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此后,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二:1961——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下表)。

材料三: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在踢山姆大叔一脚”。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要求:驱逐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美国采取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阻挠联合国讨论新中国的代表权问题。

(2)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亚非拉国家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3)说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影响的扩大;世界多数国家都承认新中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联合国日益摆脱美国的操纵和控制,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美国图谋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最终失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时代》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自1923年创刊86年以来,从未间断对中国的报道,即便是在中美两国断交的岁月里,它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浓厚兴趣和密切关注而备受世人瞩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一),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

(2)材料二中《时代》周刊的封面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图三为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照片。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

(3)当时的美国人认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图四为1972年2月6日的期刊,标题是: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

(4)材料四中周刊的封面设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

(5)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即将崩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理解:建立统一的民主政府。影响:美国对华奉行全面遏制政策,中美全面对抗。

(2)原因: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格局下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

(3)主要依据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5)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互谅互让;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的持久和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

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     

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

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

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

——材料均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

问题:

(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不同视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0世纪初:清末民初,政局动荡。30年代末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6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时期。70年代:文革后期,外交舞台的拓展。

(2)国际关系因素:30年代末40年代初,二战时期,中美是盟友关系,中国形象比较正面;60年代,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中国形象走向反面;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政治丑化减少。国家实力因素:20世纪初,中国处于清末民初,长期遭到西方侵略,国内政局动荡;美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同时也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故中国形象卑微低下。文化差异因素:中美宗教信仰、文化特色、政治制度、经济特色等都不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果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外交成果: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 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它们害怕投票赞成接蚋中华人民共和图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它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决了这一争论。影响;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阿尔巴尼亚提案”是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们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提高……1971——1975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猛增,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88%……1973年已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张淑贞《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表示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进一步加强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教育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推断“受援国”的主要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对外援助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对外援助应遵循哪些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受援国: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受援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消极方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2)变化:对外援助形式由单一到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到注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忽视国家经济利益到兼顾受援国与我国双方的经济利益。原则:注重国家利益;量力而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9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的首要地位。

——据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材科二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改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三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竞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其中的关建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①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②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孤立新中国;③两大阵营的形成。作用:①突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②拓宽了新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③促进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2)有利:①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不利:①“文革”尚未结束,“左”的思想影响仍然很大;②台湾问题的困扰;③国际上反华势力的阻挠;④两极格局的负面影响。关键:台湾问题。

(3)变化:由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政治色彩回归到体育精神本质。原因:①改革开放深入;②思想观念更加开放;③对体育精神的理解更深入;④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民自信心增强;⑤民众心态趋于理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中国形象”: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2)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外交活动:倡导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4)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外交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外交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历程,概括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国际地位。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