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五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中国形象”:英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2)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出国际环境的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永乐时期,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从而有郑和下西洋之举……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我国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改革开放前的28年,我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是向受援国提供贷款或无偿援助。那时我们提供的贷款一般都是无息贷款;对外援助的方式一般为成套项目援助、技术援助、物资援助及现汇援助。根据解密的外交部档案,1976年以前我国曾向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间为1%多一点。从1963年开始,比例逐年提高……1971~1975年,中国对外援助支出猛增,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88%……1973已升至7.2%,超出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国家对外经济援助的比例。     

——张淑贞《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援助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全面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表示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增加对非援助、减免非洲国家债务,优化对非援助结构……中国愿意和非洲国家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提升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鼓励更多企业赴非洲投资……向非洲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扩大对非产品开放市场,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2010年年内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进一步加强农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教育合作。                             

——新华社2009年11月8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活动为何难以持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推断“受援国”的主要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国际背景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对外援助应遵循哪些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积极作用: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增进了各国间的信任与友谊。原因:朝贡贸易,活动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国力衰退时难以维持。

(2)受援国: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国际背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威胁中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如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促进受援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消极方面: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3)变化:对外援助形式由单一到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经济援助到注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忽视国家经济利益到兼顾受援国与我国双方的经济利益。原则:注重国家利益;量力而行;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平等互惠,共同发展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曾经

①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

③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最终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

[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胡锦涛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迎各种挑战。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第五,倡导互利共赢,深化区域合作。下列最能符合上述建议的应是

[ ]

①万隆会议

②1961年柏林墙事件

③“新经济”的出现

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是

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东南亚国家联盟③欧盟④世界贸易组织⑤上海合作组织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描述最为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④一个新兴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 ]

A宁波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