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7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风汽车总部由十堰搬迁至武汉示意图            材料二 武广高铁示意图                                                           

材料三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产业布局。

(1)分析武汉在交通上的区位优势。(3分)

 

 

 

 

 

 

 

 

 

 

 

 

 

 

 

 

 

 

 

 

 

 

 

 

 

 

 

 

 

 

 

 

 

 

 

 

 

 

 

 

 

 

 

(2)分析武广高铁的开通对东风汽车集团发展的影响。(2分)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东风汽车总部为什么由十堰搬迁至武汉?(2分)

正确答案

(1)①武汉交通位置重要,南北京广铁路经过;②汉江与长江交汇的水运优势;③武广高铁的开通,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每点1分,共3分)

(2)①武广高铁连接东风汽车集团的武汉与珠三角两大基地,两地联系更加便捷;②有了高铁使京广铁路的货运能力增强有利于汽车零部件的运输。(每点1分,共2分)

(3)武汉的交通、市场、技术、信息化程度等都比十堰更具有优势,这些对东风汽车集团的发展都非常有利。(答对2项即可得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根据下列材料,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农业变迁

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河汊纵横,地势低洼易涝。自南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和稻田并存的局面。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塘农业不断减少,基塘质量不断下降,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花卉、蔬菜、亚热带水果种植等城郊型农业,以及各种农庄式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景观图和花卉种植园景观图

 

 

 

 

 

 

 

 

 

 

 

 

 

 

 

 

 

 

 

 

 

 

 

 

 

 

 

 

 

 

 

 

 

 

 

 

 

 

 

 

 

 

 

 

 

 

 

 

 

 

 

 

 

 

 

 

 

 

 

 

 

 

 

 

 

 

 

 

 

 

 

 

 

 

 

 

 

 

 

 

 

 

 

 

k(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属于                (农业地域类型)。(1分)

 

 

 

 

 

 

 

 

 

 

 

 

 

 

 

 

 

 

 

 

 

 

 

 

 

 

 

 

 

 

 

 

 

 

 

 

 

 

 

 

 

 

 

(2)珠江三角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稻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商品粮生产的地位不断下降,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混合农业。 (1分)

(2)①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②土层深厚肥沃;③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意思相近酌情给分)(每点1分,共3分)

(3)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扩大,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增加,人均耕地不断减少;③基塘生产技术没有改进,效益不高;④花卉种植业及其它高效益城郊农业迅速发展。(意思相近酌情给分)(每点1分,共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4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茶马古道主要线路图。“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 ……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1)读以上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

(2)马帮运输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茶树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加适宜;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其膳食中以

(2)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南北纵列,相间分布,阻断东西交通;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

本区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

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3,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序号表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其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是_________________。

(2)②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从投入多少看,④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密集型农业。

(3)字母A、B、C、D代表世界著名工业区,其中C区是         (填工业区名称),该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___                                            ,其主导部门是       工业;四个工业区中发展条件相类似的是______ (填字母) 。

正确答案

(1)混合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水稻种植业

(2)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明显的地区专门化生产    劳动力

(3)硅谷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依附斯坦福大学等科研机构 电子   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地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

(1)1983年时,秸秆基本上都是当作燃料燃烧的,试分析这样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

(2)2003年地农业部门结构呈现_______ (1分)的新格局,这样的结构调整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的影响是___________(3分)。

(3)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该地的农业用地可能会逐渐减少,试分析针对这种情况该地应如何发展,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3分)?

正确答案

(1)秸秆不能还田,土壤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必然要加大化肥的施 量,增加了农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质量。(3分)

(2)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分)从生产上讲,由于实现了多种经营;有利于抵御市场风险;从生态上讲,由于各业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废弃物,可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由此可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①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②随着市场距离的缩短,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多种植一些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如花卉、蔬菜等;③加大投入,发展集约经营。(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l)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正确答案

(l)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1)a地区为中国东北,农业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黑土带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因此要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倡导秸秆还田。

(2)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3)本题主要是审题读图,把图上的信息变成文字总结出来。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成下降趋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右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有大、中、小城市50多个,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

(1)请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                  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例如,近代以来,由于                                            以及京杭大运河淤塞,大运河沿岸的扬州等繁华城市曾一度衰落。

(3)B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性工业城市和_________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1)南京 上海 杭州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海上运输的发展  京沪铁路建成 

(3)综合性工业  外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人民网南昌2008年11月16日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73个发展到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 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材料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天津作为向国际化迈进的大城市,已制定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纲领,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平原共生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网络,创建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3:下图是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

(1)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2)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A、城市“雨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横流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污染

(3)要实现天津市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3中道路网布局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3中中环区域布局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环工业仓库的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D

(3)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4)可以及时疏散人流、车流,避免造成中心区拥堵而影响人们出行

(5)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动植物园苗圃、绿化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世界某岛屿图,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P、Q两地降水的异同点,并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岛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该特点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同: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大。原因:同属热带季风气候。异:P地夏季降水多。原因是位于西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Q地冬季降水多。原因是位于东北季风(冬季风)的迎风坡。

(2)位于沿海,呈环状分布。主导因素是地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天津市的市内交通道路网图》(图7—4—4),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以下特点:①  ;②  ;③  ;④  

(2)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交通线路拥堵和  。解决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3)天津市的交通网布局特点是   ;该城市有三条环行公路, 它们是   、   和   , 它们与市区的放射干道相连,目的是;①   ;②   

正确答案

(1)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 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交通环境污染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3)由若干条放射干道和若干条环行线组成 内环线 中环线 外环线 保障市区良好的运输条件,方便人的出行 减轻客货流量对市区的交通压力

城市道路网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各种交通工具和行人的运行。它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通畅问题。由于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受到自然、历史、现状和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城市,其道路网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但是合理的城市道路网必须共同遵循一些原则,如利于人们出行、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等,其中是否利于人们出行是最重要的原则,这个应在理解中把握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甲),区域内年降水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   

材料二 该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乙)

材料三 贺兰山东坡是世界优质葡萄产区。图为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  

(1)利用图甲、图乙,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

(2)根据地形区的不同,指出图 甲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域分异。(3分)

(3)从农业灌溉角度分析贺兰山东坡山麓与宁夏平原生产条件的差异(4分)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4分)

正确答案

(1)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2分)

(2)东部畜牧业,中部灌溉农业(种植业),西部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3分)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饮水灌溉,但(排水不畅)易引发土地盐碱化(4分)

(4)延长葡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发展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就业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4分)

试题分析:

(1)由图可以看出: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带,后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此堆积形成的宁夏平原。所以宁夏平原是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河流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2)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海拔高可发展山地畜牧业、园艺业、山区立体农业;东部地区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降水少,地表水不足,发展畜牧业;中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流经,利用黄河水可发展灌溉农业(种植业)。

(3)贺兰山东坡,坡度较大,水资源不足,需提水灌溉,但排水良好;宁夏平原可自流引水灌溉,但排水不畅,因降水少,蒸发旺,易引发土地盐碱化。

(4)由该地葡萄加工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延长了葡萄生产的产业链,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产品多元化;发展了旅游业,水产养殖,多样化经营增加了就业和收入;生产加工中的废物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做到了循环经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4分)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4分)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题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第(3)题,结合图示说明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其原因与人类对滦河流域的开发利用关系密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中部降水稀水,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控制。

(2)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这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墨累河流域是荒漠化很快的地区之一,简要分析原因。

(4)墨累河流域水资源缺乏,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淡水资源的调入对墨累河流域经济和生态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副热带高压带

(2)东南部地区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降水量较少、气候干燥、降水变率大;全球变暖;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4)(经济)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促进农业发展;(生态)缓解土地荒漠化压力,有利于生态维护。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澳大利亚)。

第(1)题,澳大利亚中部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第(2)题,澳大利亚东南部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方面分析。

第(3)题,墨累河流域荒漠化既有自然方面原因(气候、地表状况等)也有人为方面原因(植被破坏)。

第(4)题,东水西调一方面缓解农业用水不足,另一方面利于缓解荒漠化压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图18中甲市所在的自治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4分)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5分)

(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5分)

正确答案

(1)大致呈东西走向。(1分)原因:沿山麓地带(或盆地边缘)分布,地势较平坦,建设工程量小;(2分)沿线多城市(绿洲)。(1分)

(2)区域中心城市,信息通达度高;区域交通枢纽,交通运输便利;位于棉花产区,商品来源丰富;棉纺织工业发达,对棉花需求量大;与中亚国家相邻(边境城市或临近中亚产棉区),利于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任答五点,每点1分)

(3)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焦化工和能源工业;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做大做强棉纺织产业,延长产业链;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边境城市区位,发展边境贸易;发展过程中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任答五点,每点1分)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甲乙之间的国道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呈东西走向,反映地形、水源等因素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2)影响棉花交易集散地的主要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和工农业基础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3)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区域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发展,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区域地理的主干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德国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太阳能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1)描述K港口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简析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佳投资地的主要原因。(4分)

(3)判断乙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正确答案

(1)(共6分)K港口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干燥、冬季湿润(2分)。地处亚热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燥天气;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2分)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2分)。

(2)(共4分)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可节省输电成本(2分)。

(3)(共6分)畜牧业(2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试题分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K港口位于非洲的西北角,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干燥、冬季湿润。原因:地处亚热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燥天气;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

(2)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佳投资地的主要原因:由表中数据可以判断,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由地理位置可以判断,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可节省输电成本。

(3)由乙地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等高线地形简图和港口气候资料表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非洲西北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下一知识点 : 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城乡规划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