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规划
- 共359题
“中部崛起”―一幅在高层决策圈酝酿已久的蓝图,一项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读图甲分析我国巾部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2)图甲中A城所在区域与图乙中B区域相比,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区域是,试分析此区域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6分)
(3)简述影响A、C两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条件。(6分)
正确答案
(l)地理位置优越:承东西,联南北,通达性好;自然资源丰富,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
(2)B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资料投人多;科技发达等。
(3)①交通便利,大量人流、物流在此聚集、中转,带动了城市的发展;②自然资源丰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工业拥有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粮食产量大,A、C两城市都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工业。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此图为____工业基地图。(2分)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7分)
河流①____;铁路②____线,③____线;矿产地④____;海洋⑤____;核电站⑥____:商品粮基地⑦____。
(3)本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____;区内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____,统一的电网;区内有发达的____。本区已形成了以⑧____、⑨____和⑩____为中心的工业“金三角地带”。(6分)
(4)本区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2分)
正确答案
(l)沪宁杭
(2)长江 京沪 沪杭 马鞍山 东海 秦山 太湖平原
(3)雄厚 技术力量 水陆交通运输 南京 上海 杭州
(4)A
据图判断该图所示为我国的沪宁杭工业基地图。本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本区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能源缺乏。
以下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该市2005年各地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1995-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5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加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1995年相比,该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是(双选)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B. 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C. 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
D. 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5)描述该城市扩展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向东北
(2)E;临近大学城;技术人才多
(3)A ; E ; B
(4)BC
(5)老城区向四周扩展;城区面积扩大;在城外交通便利处新建工业区
读某城市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C地是______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住宅用地;商业区
(2)B;B地靠近市区,靠近风景区
(3)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4)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同时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问题。
(1)A 属于 (山区、平原)
(2)一般情况下,A 区需从C 区调入 等农产品,而C 区需从A 区调入 产品。出现这种商品流通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A 、C 两地区中,商业网点密度大的是 ,主要是因为 。
(4)比较B 、C 两地居民区分布特点的差异。 。
(5)商业点B 布局遵循 最优原则,D 布局遵循 最优原则。
(6)规划从居民点A 到商业点B 之间修一条公路,P 、Q 两线路方案中,较合理的是
正确答案
(1)山区
(2)粮食、棉花;林、牧;自然环境不同
(3)C ;平原比山区地形平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4)B 区沿河流分布,C 区沿公路分布。
(5)市场;交通
(6)P
读“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规模逐渐扩大,说明___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数量增加(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交通)运输
(3)网络化
近30 年来,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
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读“某城市规划图” ,图中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
(2)若从A处修铁路到B处,选A-C-B线、A-D-B线中的哪一条路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好?说
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下表比较规划图中工厂的布置:
正确答案
(1)②
(2)A—D—B,该线路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不经过市区,撤迁费用低,且减少了对城市的噪
音污染。
(3)
下图中A、B、C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图看出,城市初期主要呈现_____________分布的特点;从B图看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从C图看出,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_________________。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对商业网点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该地区在C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沿河;公路与铁路(或交通线);沿海
(3)多样化;网络化;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
(4)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
张,就业困难等问题。
读“某城市道路网及卫星城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路网属于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B、该路网属于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我国许多大城市有这种道路网
D、欧洲许多著名的大城市有这种道路网
(2)该城市的市中心与郊区之间采用了_________状道路格局,城市中心外围采用了__________状道路
格局。
(3)为了减少城市交通环境的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D
(2)放射;环行
(3)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我国政府将2006年定为中国的“俄罗斯年”。下图是“俄罗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学中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_____山脉;②_________河;③_________港口;④_________工业区。
(2)莫斯科市的道路网表现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中俄两国最适宜在领域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乌拉尔;伏尔加;摩尔曼斯克;新西伯利亚
(2)有利于市中心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联系;避免市中心交通拥堵。
(3)石油(油气、能源)对中国而言:有利于缓解石油紧张局面;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进口运费较低,安全性较好。
对俄罗斯而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扩大石油进出口渠道;降低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
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和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该地域以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
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态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和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
为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城镇地域;非农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
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
阅读上海市21世纪产业模式图和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992年底,仅占全市土地面积4.4%的原市区的工业企业、职工数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1.57%、54.79%、52.63%。
材料二:根据上海市政府制订的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目标,到2000年已经初步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浦东基本建成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区。
1.20世纪90年代前后,上海产业布局最突出的特点是:工业过分集中在原市中心。这种布局状况,给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市级发展轴线上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的交通。
3.第一产业的发展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产品)的生产,在投入上应侧重于_______________和资金,形成专业化、工厂化生产。
4.上海宝山钢铁厂位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区,主要考虑了接近_________的原则。
正确答案
(1) ①加重了市区的交通压力,导致交通堵塞②工业“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了市区环境; ③市区内工业用地过大,不能使黄金地段的土地得到最佳利用效益,同时也影响了城市职能的转换。④工业企业用地紧张,无发展余地,阻碍了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地铁、高速公路、轻轨、高架公路等(答2点即可)
(3)蔬菜、花卉、家禽、乳肉蛋(答2点即可);技术
(4)第一、二产业为主的综合;消费市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
材料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图1);某区域图(图2);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图(图3)。
(1)简述福建省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建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城市主要沿海、沿河分布,交通线沿河谷延伸
(2)水土流失;积极开发水能、风能。
(3)①与港澳台临近,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②北承长江三角洲,南连珠三角,利于两岸三地的经贸合作;③交通便利,拥有福州、厦门等众多良港和铁路等立体交通格局;④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⑤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价低。
左图为我国某市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右图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该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