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本原因:实行保护富农经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

(2)矛盾: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商品粮及工业原料的需要,农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工业品市场。解决: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3)人民公社。原因: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4)启示: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港。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 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目标是

[ ]

A国共两党军队按什么方法整编

B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C解放区的地位如何确定

D民主党派地位问题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国共两党进行的西安谈判与重庆谈判的正确叙述是

[ ]

A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结果不同

B谈判结果说明了合则利,分则伤

C美国对两次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7年9月,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并达大别山时,当地群众拉住时任该部队副司令员李先念的手说:司令员啊!前两次你们部队离开根据地,我们遭了好大的苦呀!这不会有第三次吧?这“前两次”是指

A1926年北伐和1927年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

B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和1941年新四军北移过长江

C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和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原突围

D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抗战胜利伊始,京津地区曾流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天上来,地下来,就是老百姓活不来”的民谣。“中央”指的是

A汪伪南京国民政府

B陕甘宁边区政府

C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

D蒋介石重庆国民政府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时开辟或扩大的三块根据地,共同涉及的省份是( )

A陕西

B河南

C江苏

D安徽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这一形势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不断深入

B南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创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正确答案

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解放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