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章百家(党史专家):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5年,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与“对手”的战争态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退守台湾

B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完成

C国民党军队在以蚌埠为中心的徐州会战中败北,战略决战结束

D1945年9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电视连续剧《红日》根据吴强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反映1947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华东野战军在苏北和山东解放区与国民党74师展开一场殊死搏杀,在山东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终于攻下了孟良崮,消灭了74师。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

A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B中共战略反攻时期

C国民党重点进攻时期

D国共战略决战时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

B战略反攻开始之后

C三大战役后

D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D军民鱼水情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7年底,党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未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  )

A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B全国扩大解放区

C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将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共关系分成三大阶段。其中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国共关系总的特点是

A两党还维系着谈判关系,但在一步步走向决裂

B两党摒弃前嫌,共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大计

C两党以军事斗争为主,呼应以政治斗争

D全面战争与和谈交叉进行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与此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各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

B中共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D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正确答案

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解放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