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97人)、颜回(33人)、花木兰(11人)、岳飞(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王安石、欧阳修、方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1人)等。

材料二: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1.您认为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应该如何改变?

218人(33.0%):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

307人(46.5%):组建合作农场

65人(9.8%): 组建集体农场

2.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① 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②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③ 118人(17.9%):建立联邦制

④ 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居首的原因有哪些?(8分)随着“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传播,孔子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严重冲击,简析其原因。(4分)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4分)

(2)从材料二中问题14的回答,反映出被调查者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

(3)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中问题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4分)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材料二中问题16的第②种回答类似。(2分)

(4)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内容。以材料二为例,你认为问卷中还要设计哪些方面的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居首原因:①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后世影响巨大;②女性受伦理道德教育很深;③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④新文化运动影响仅局限在知识阶层。⑤孔子是教育的先师。⑥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政策。(每点2分,答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冲击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②君主专制被推翻;③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或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西方启蒙思想影响);④新文化运动思想洗礼。(每点1分,共4分)

理解:一方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学生思想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史上的精英人物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更深刻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小学世界史教育的薄弱。(每一要点2分,共4分。如答出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②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③中共土地政策;④根深蒂固的均贫富思想;⑤土地兼并严重,会导致社会动荡。(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3)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分)

努力: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或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4)经济状况(出身);教育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别;年龄;职业等。(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调查中居首位的原因可以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妇女产生的影响和1919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政治情况来分析问题。随着“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传播,孔子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严重冲击,其原因当时中国政治上辛亥革命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打击、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总结概括答案。对外国名人崇拜的原因要考虑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自身教育的状况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问题14对“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应该如何改变”的回答“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组建合作农场”“组建集体农场”来看,当时留美学生受到了孙中山、苏联和中共某些思想的影响,也对当时土地制度存在不满。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48年”这个时间可知,这个问卷调查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进行的,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为“中国和平”作出一系列的努力。从材料“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可以看出此主张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似。

(4)一般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内容可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对待被调查事物的态度差异,在调查分析时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能针对不同群体写出多篇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科一: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5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18 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而是富强的

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作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现实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柏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 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2)材料三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为了完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提到的什么目标?完成的结果怎样?西柏坡之前,我们党的“农村指挥所”在哪里?是怎样建立的?

(3)材料二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正确答案

(1)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史实: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虽取得重大成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原因: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

(2)目标: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获得新民主主义政治条件。结果:通过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农村指挥所:陕北延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打开了,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为党中央所在地。

(3)问题:革命和建设的关系,革命胜利后应抓紧进行经济建设。说它是重要会议的原因:当时中国革命正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我们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这次会议规定了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第(1)问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对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并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政策:同国民党合作。②依据: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③影响: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使中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政策: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②依据: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反革命恐怖政策。③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使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中共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抗日战争时期:①政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②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③影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①政策: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②依据:美、蒋勾结,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于1946年6月向我中原解放区进攻,挑起全面内战。③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本题首先应划分出不同时期有哪几个,然后再逐一概括中共的政策。依据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当时的形势及主要矛盾,二是国民党对中共的态度。影响也就是这些政策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此题要回答的项目很多,所以特别应注意文字要简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为达到统一中国目标之恰当机构。……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及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且实际上使政治团结不能实现。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

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指国民党政府)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义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显见的理由,仍然继续全力援助国民政府。

——《艾奇逊致杜鲁门的信》(1947年7月)

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②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

③艾奇逊写这封信的时候,中国的政治局势如何?他所谓的“显见的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扶蒋反共

②政治腐败(争夺权力);一党专政(独裁)

③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利益。

第①问要求学生回答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直接答出,但我们也应了解二战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而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中国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为此,它就必须首先“阻止共产党安全控制中国”,维护美国在华利益。第②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③问可根据艾奇逊写信时间(1947年7月)来推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澜改造社会的核心思想。为实现其核心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张澜核心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正确答案

(1)核心思想:国家社会主义。(2分)

措施:关注民生;普及教育;公平公正;主张改良。(6分,任意三要点即可)

(2)进步:实行人民民主。(3分;如果学生回答“赞同民主集中制、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主张人民主权”等内容,可以酌情计分。)

原因: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镇压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人民民主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张澜对民主政治的追求。(4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可以得出其核心为国家社会主义,依据材料“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 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可知其主张的措施为关注民生;普及教育;公平公正;主张改良

(2)依据材料“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可以得出其进步之处为实行人民民主;进步的原因为,相对于以前的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而言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人民民主获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张澜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问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陈大齐发表了《北京高小女生道德意识之调查》。其中问“古人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学生们的回答是(按选数多少排列):孔子(97人)、颜回(33人)、花木兰(11人)、岳飞(9人)、夏禹、闵子骞、曹大家(各4人)、曾子、孟母、孔融、秦良玉、司马光(各3人)、孟子、班超、匡衡(各2人)、神农、舜、管仲、商鞅、缇萦、苏武、关公、孔明、王安石、欧阳修、方孝儒、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华盛顿、林肯(各1人)等。

材料二:1948年,有人对中国留美学生的政治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及回答情况。(左边数字为选择人数,括号内数字为所占百分比)

1.您认为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应该如何改变?

218人(33.0%):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

307人(46.5%):组建合作农场

65人(9.8%): 组建集体农场

2.您认为中国和平的获得应该通过:

① 119人(18.0%):现行政府彻底消灭共产主义者

②337人(51.1%):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

③ 118人(17.9%):建立联邦制

④ 18人(2.7%):共产党人掌握国家管理权力

——据黄岭峻《1948年关于中国留美学生政治态度的一次问卷调查》整理

请回答:

(1)材料一高小女生最佩服的人中,孔子居首的原因有哪些?(8分)随着“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传播,孔子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严重冲击,简析其原因。(4分)对于华盛顿和林肯各有一人崇拜的调查结果,你如何理解?(4分)

(2)从材料二中问题14的回答,反映出被调查者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

(3)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二中问题16的回答,指出中共在此前为“中国和平”提出过什么主张?进行过怎样的努力?(4分)新中国成立初的哪一制度建设与材料二中问题16的第②种回答类似。(2分)

(4)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内容。以材料二为例,你认为问卷中还要设计哪些方面的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居首原因:①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对后世影响巨大;②女性受伦理道德教育很深;③传统思想仍占主导地位;④新文化运动影响仅局限在知识阶层。⑤孔子是教育的先师。⑥北洋政府推行尊孔复古政策。(每点2分,答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冲击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②君主专制被推翻;③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或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西方启蒙思想影响);④新文化运动思想洗礼。(每点1分,共4分)

理解:一方面,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出学生思想开放和多元的一面;另一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古代史上的精英人物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更深刻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小学世界史教育的薄弱。(每一要点2分,共4分。如答出华盛顿和林肯的贡献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②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③中共土地政策;④根深蒂固的均贫富思想;⑤土地兼并严重,会导致社会动荡。(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3)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分)

努力:与国民党进行重庆和谈,签订《双十协定》(或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2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

(4)经济状况(出身);教育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别;年龄;职业等。(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调查中居首位的原因可以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妇女产生的影响和1919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政治情况来分析问题。随着“打倒孔家店”口号的传播,孔子形象在民国初年受到严重冲击,其原因当时中国政治上辛亥革命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打击、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等方面来总结概括答案。对外国名人崇拜的原因要考虑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自身教育的状况来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问题14对“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应该如何改变”的回答“平均分配(“耕者有其田”)”“组建合作农场”“组建集体农场”来看,当时留美学生受到了孙中山、苏联和中共某些思想的影响,也对当时土地制度存在不满。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48年”这个时间可知,这个问卷调查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进行的,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就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为“中国和平”作出一系列的努力。从材料“组建联合政府,包括国民党、中共、民盟、所有小党以及无党派人士”可以看出此主张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似。

(4)一般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内容可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对待被调查事物的态度差异,在调查分析时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能针对不同群体写出多篇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蒋总统集》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出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请完成: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不同:蒋介石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变化: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材料一“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 可知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蒋介石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可知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材料三“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可知国民党当局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

点评:文献型材料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概括、(综合)分析能力等,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考查资料多为对联、诗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史籍文书等等。

对策:考生要全面阅读史料,找准史料反映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主体对象)三要素,然后联系教材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回答。回答时请注意以下问题:切忌只看前两句,后面不看,以为全懂了,按习惯去做,结果文不对题;按要求回答,切忌不管几问,在第一问中全写完,二、三问便无话可说;可以多写几句,但前后答案不能矛盾。原则上一句话一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制定左图所示文件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2)右图所示重要文件是哪次会议制定的?该文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4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3分)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2分)

正确答案

(1)背景: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胜利(或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已取得胜利)。作用:施政纲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一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其背景是解放战争的基本结束,当时没有宪法的诞生,所以是当时的临时宪法的作用。(2)右面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的,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材料二中提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除此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考查的是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内容,根据课本答出即可,考查的是新时期的民主建设。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解放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